小时候,妈妈常带我去太婆家,太婆都要留我们吃饭。吃饭时,我总是把饭撒在桌子上、地板上,太婆总是颤颤巍巍地走过来,把拐杖靠在墙边,然后吃力地俯下身子,把米饭一粒一粒地捡起来,再把桌子上的饭也捡起来,一边喃喃自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边把捡起的饭粒用白开水泡一泡吃了。当时我很不理解,太婆为什么要这么做,不就是几粒饭吗?
直到去年夏天,我去外公家度暑假时看到了那一幕幕场景才理解了太婆的做法。那个中午骄阳似火,连知了都热得向太阳抗议。我坐在房间里吹着电风扇,感觉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心情烦闷地站起来,探出头看看窗外,看见外公外婆正在田间割水稻,他们举起割刀,快速地往水稻的根部割去,一排排水稻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倒下去。虽然隔得有点远,但我分明看到他们的全身都湿透了。他们的旁边,有的人在抱稻穗,有的人在踩打谷机,还有的人挑着谷子在田埂上奔走。这时,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我们吃的粮食是如此来之不易!这时,太婆小心翼翼地拾起饭粒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我终于明白了太婆为什么如此勤俭。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爷爷也针对社会中存在的奢侈和浪费现象作出了“厉行节约,狠刹奢侈浪费之风”的重要批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铺张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当我们在酒店里大吃大喝的时候,当我们把饭菜倒往垃圾桶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一桌的饭菜挑肥拣瘦的时候,何曾想过,饥饿仍是全人类的头号杀手,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死亡,平均每年夺去1000万人的生命;我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组数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我国每年仅餐桌浪费食物的价值就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如果每天浪费的粮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四百万饥民。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从细微处做起,从响应“光盘行动”做起,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勤俭不是吃苦,而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勤俭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