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与细

我感慨地说:“现在班主任工作太细了,我已经做不了了。”当初,没答应做班主任,主要是考虑到自己比较喜欢自由,而班主任经常要给学生做规矩,我觉得自己实在不适合。后来发现,工作如此之细腻,更没法做。以前没那么细,我居然也做了那么多年,至少5年吧,还评过优秀呢。

我和心理咨询师吴老师交流,她说:“现在是教育过度了。”啊,原来不是我的问题,大概现在的教育是女性的天性,幼儿园中小学如此,家里也如此。因为越来越细,男性就更不适应这个行业了。

以前曾经有位老教师对我的评价是“慢工出细活”。是吗?是吗?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很粗了呢?哪怕写文案,最擅长编框架了,当然,之前先有大家的头脑风暴会比较方便。

突然,记得那么两件事。

那天,看到一个音乐盒,钢琴造型的,琴身上贴着:“送给最敬爱的班主任”,是一名男生送的。那天,已确定离开佛山到上海,学生也知道了,有个女生问:“能不能不走呢?”。一位家长打电话说:“我家孩子吃着吃饭,哭了。”我想,我何德何能可以感动他呢?好像没特别为他做过什么。如果有,那么可能就是,他经常用左手写字,写得很好看。有时,课堂上要到黑板前写字,他也举手了,我让他来写,他依然用左手。其他同学笑话他。我特意强调说:“多用左手对头脑好。”还鼓励大家平时多锻炼身体左侧。过了好长时间,数学老师对说:“你有没有发现某某的右手不太好?”啊!我这才仔细看了看,的确如此。但这又何妨呢?一直只把他当普通孩子看待。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呢?

来到上海,当了班主任,带着一个不省心的班级,每天班级鸡飞狗跳。后来因为特殊情况请长假。有位家长打电话说她家孩子想起我,哭了。啊,我又曾经做过什么呢?那是一个胖胖的女孩子,模样也一般,成绩很不理想。之前的某天,正常上学的日子,她家里的老人说,孩子不肯吃早饭,还不肯上学,一直哭。正好,她家就在学校旁边。我抽空过去看看。孩子见到我,不哭了,但什么都不肯说。我说:“我们出去走走吧,不到学校。”她低着头随我出去了。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一家小吃店前,我说:“进去吃点东西吧,不要饿坏身体了。”她也答应了。吃完早饭,我说:“你现在想到哪里?家里?学校?”她都不要去。说她妈妈在附近的批发市场做买卖,我就送她过去。途中,她说,学习不好,有压力,又怎么也学不好。我安慰她,重在学的过程,成绩慢慢来,也会找其他同学帮助她。到了她妈妈所在的地方,跟她妈妈告知情况,这天,她就呆在妈妈那里了。第二天孩子回到学校,之后一直蛮平静的。

也许,这就是我,粗中有细吧。

当初,要到人称的教育高地上海教学,而且教语文,我心中还是很忐忑的。一位老教师鼓励我:“你找到方法,就一定可以教好。”是啊,最初当老师,一开始也是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其实,到哪儿都一样。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