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这个小地方

我的家乡不过一个小地方,一个被唤作蒲江的小地方。

——题记

点一盏青灯,烁光熠熠,家乡魅影,朦胧将现。

酌一杯清茗,醇香满满,家乡气息,鲜莹扑面。

掀一页画卷,万物芸芸,家乡美景,清晰可见。

我的家乡不过一个小地方:既没有大城市的车水马龙,也没有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她,不过一个小地方,一个让人不得不爱的小地方。不得不爱她的山山水水,不得不爱她的风土人情。

群山拥而拱之,溪河经而缓之。这就是我的家乡——蒲江,一个令山川相结而护的宝地。其外,长秋山绵延不断,望不极始终。虽无层峦耸翠之势,却颇有群山掩映之趣。其内,蒲江河静静流淌,几不见其动。虽无惊涛拍岸之势,却尽显静水流深之质。

看那东岳泰山,纵是凌云绝顶,有上出重霄之志,也不过孤峰独矗,伶仃不已。而这蒲江小山,虽无傲视群峰的霸气,却彼此拥扶,相伴相守。再观那钱塘大潮,纵是浩浩汤汤,有隐天蔽之势,也不过昙花一现,转瞬即逝。而这蒲江小河,虽无万马奔腾的浩荡,但夏兴冬落,源源不断,四季常流。

有人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而我却认为,琼山扼水藏宝地。正因有这样的好山好水,蒲江这个小地方才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并且还荣获了“绿色蒲江,天然氧吧”的称誉。蒲江既是如此宝地,又怎可少了能人雅士相伴呢。

纵观古今,蒲江也是个才人辈出之地。古有理学大家魏了翁,近有抗日名将李家钰。此二人乃众多蒲江才人中的杰出代表。这了翁先生乃今日蒲江中学前身即鹤山书院的创办者。正因了这了翁先生,才有了今日令众多学子心驰神往的学府——蒲江中学。至于李家钰将军,则更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本是地主出身,却在国家危亡之际,毅然抛弃身后的浮华生活,快然从军,保家卫国,至死不休!幸而有李将军,这小小的蒲江才未遭敌人的铁骑踏破,那安定祥和之气才有幸得以继续流传。而这自古便存的安祥和气造就了蒲江别样的风土人情。

凡到蒲江之人,定会被两物所吸引。一乃蒲江的秀美风景、名胜古迹,二则为蒲江淳朴的民风。蒲江不过一个小地方,总人口不及30万。蒲江虽地狭人稀,可人心不狭,人情不假。蒲江人自来是好客之主,不论是近邻还是远友,蒲江人都定待之以真心。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快餐时代,蒲江在其经济大跨步前进的同时,还保留着人与人之间真诚相交之风,实属难能可贵。

当然,蒲江亦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所谓天地日化而新,蒲江亦然。当年那个“东街丢帽子,西街捡帽子”的蒲江早已没入了历史尘埃之中。而我也只能从老人口中拾到些许历史的沙粒了。轻抚这些历史的轨迹,站在蒲江山巅,我看到了蒲江的足迹:昔日的低瓦矮房,今日已是林立高楼,美轮美奂;昔日的牛车马道,今日已成柏油阔道,畅通无阻;昔日的粗布麻衣,今日已变时尚靓装,青春无限。我很庆幸我今日能目睹蒲江的变化,并伴它前行。

蒲江,这个小小的地方,真的改变了太多太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到年产值突破68亿的生态县,这不得不说是个壮举。而更为人叹服的是,蒲江在其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其生态环境依旧独好。这样的成绩还得归功于蒲江生态农业的发展。蒲江一直坚持“打生态牌,举绿色旗,走特色路”。其在绿色农业的道路上健步如飞,乃名副其实的“绿色蒲江,天然氧吧”。

我的家乡,蒲江,不过一个小地方。却是一个我不得不爱的小地方,不得不爱她的山山水水、她的风土人情。啊!蒲江,我的家乡,你的未来由我们来创造。我们将不负你的一片柔情山水与多情民风,予你一番蓬勃向上却又不失宁静祥和的净土!

青灯即灭,隐不了蒲江之风采!

清茗见壁,散不去蒲江之生机!

画卷及尾,望不尽蒲江之希望!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蒲江,我们一起走……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