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读后感400字

《恶意》读后感400字

《恶意》是一部手记体叙事性的推理小说,是日本天王作家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它与《白夜行》齐名,同享荣耀与光辉。引人注目的是《恶意》与《白夜行》恰似两生花,《白夜行》中的爱情极度炽烈,令人粉身碎骨;《恶意》中的怨恨则无比深沉,令人万劫不复,人性的两极就这样奇异地直击人心。

在读《恶意》之前,我就已经看完了《白夜行》,那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已经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当然《白夜行》要长一些,而《恶意》要短一些。我是在电子书上看完《恶意》的,不过在现在看来,我很幸运,我不知道书什么时候结束,所以当罪犯找着时,我以为就要结束了,然而《恶意》与一般的推理小说不同,它彻底颠覆了推理小说的观念——知道了罪犯是谁,推理小说也就结束了。

《恶意》先是以野野口修的手记开始描写事件的发展和经过,是案件发生的主要内容,接着是刑警加贺恭一郎的记录和提出疑惑,本来在加贺刑警的独白中真相就大白了,即小说要结束了。但是,面对野野口修的认罪,再加上作案动机的不明,加贺刑警又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又探出了新的情节。本来以为这次杀人动机找到了,真相可以大白了,而且犯罪嫌疑人野野口修也写了忏悔书,对自己的犯罪事实完全认罪了,案子就这样结束了。可是,当加贺刑警再次调查时,他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他觉得他掉进了一个陷阱,前面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象!犯罪嫌疑人是一个得重病即将死去的人,就因为对畅销作家日高邦彦看不顺眼,产生了恶意。于是他精心策划了一场谋杀,他谋杀的手法平淡无奇,他就是要警官知道是他杀的,并且留下了很多暗示,使警官陷入他的诡计。

老实说,尽管野野口修是罪犯,他是怨恨最深的人,但是在读《恶意》的过程中,他一直是被视为无辜者,受害者。就算是已经知道他是凶手了,由于对作案动机不明,我仍对他没什么坏意,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时冲动嫉妒而犯下了错误。在加贺刑警的调查中,当我知道他以前是受害者时,我甚至对他充满同情。

可能前面我感觉不到有多大的恶意,但在真相出来时,我那份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传达的,我只能说,野野口修的恶意是最凶险的!他不仅杀害了作家日高邦彦,而且在名誉上也毁了他,甚至把他的人格都毁了。为达目的,他想出了一个相当长的计划,当“真相”被公布时,世人同情的目光会集中到自己身上,反倒是被害者日高邦彦受人唾弃。他捏造了与日高初美(日高邦彦的前妻)的不伦关系,并进而想出被逼做影子作家的故事,他甚至想得到日高邦彦问世作品之正牌作者的美誉。正因为怀着这样的目的,他复制大量的手抄稿,弄到自己的手指都长茧,甚至不惜在寒夜里,费上那么大的功夫去拍一卷假的录影带......他对作家日高邦彦的恨是无比的深沉!令人万劫不复!

作品中的凶手是可怕的,对一个人的恶意,其最终手段不是杀了他,有比杀人更胜一筹的方法来展示自己的恶意,那就是让人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我无法理解这种极端的做法,就算怨恨再大也不能杀人。更何况以这样的方法处理本来就不对,让人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这是多大的怨恨啊!

更令我无法理解的是野野口修对日高的恶意仅仅来自于“看他不爽”。在生活中,人和人相处,难免会发生矛盾,如果就因为一点小问题而产生了恶意,那样对谁也不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地对待他人,人生将会更美好,就算是你看哪个人不爽,也不能产生恶意,因为恶意是没有什么理由的,或者理由是微乎其微的,它只是对某个对象怀有的强烈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的初始是细微的,结束的时候却极为澎湃。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