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世界上,名著数不胜数。东风的《周易》《中庸》《三国》,西方的《格林童话》《时间简史》都是名著。然而名著也有等级之分,如果我们可以贯通《论语》,知道了它的精妙之处的话,我们肯定会在知识思想礼仪道德上又一次质的飞跃;但我们同样可以精通认知《格林童话》的话,虽说也有收获,但远远赶不上《论语》。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清轻重,择书而阅。
名著与我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书可以交给我们很多东西,而我又与书形影不离。我认为,书中的文字并不是我们要“读”的“书”,它仅是一个桥梁,同乡了作者的思想,我们如果过了这座“桥”,便可达到作者写书时的境界,我们会从作者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就好像被它吃了进去,与它融为一体,达到真正的“读”。
我读的名著不多,也没有达到真正精通的境界,一直都在名著的入口处徘徊,然而有一天,我翻阅《中庸》时突然感觉到书好像要把我吸走,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我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那座桥梁,心中顿时觉得豁然开朗。我猛然想到,《中庸》中所述的中庸,其实与“过桥”是一样的。中庸,是人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思想境界恰好进入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将体内的各种指标达至平衡,互补互助,激发出更大的潜力。而“过桥”岂不是这样?我不禁感到了极大的愉悦。这一次,我被《中庸》吃了下去,与它融为一体。
书中的“桥”,可以说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桥:一个是真实世界,一个是书中世界,如果你通过了这座桥,你会发现书中的世界更加美好。这种感觉会使你想之不尽,回味无穷……
山西省太原市太师二附小六年级2班 赵飞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