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历史上的有识之人从家族兴衰、社稷兴亡、朝代更替的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到的一条深刻警示。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从小时起,我就接触到了“勤俭”二字。 小时候常听妈妈唱这样一首歌:“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歌词其实更多是赞美珍惜一寸布、一张纸、一枚螺丝钉的节俭精神。 每次回老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跟我讲他们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他们说,他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饿急了还能吃树皮。听了这些故事,我忽然觉得自己今天所享受的一切都是这么珍贵,我应当好好珍惜!从那一刻起,我开始节约各种能源,合理分配开支,感恩父母的给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种忆苦思甜的教育也是那样重要! 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们给孩子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多,这让有些孩子们不懂得节约。他们用的都是最好的,钱都大把大把的花,这种不好的风气蔓延的势头日益增长。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只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父母给我们零用钱,是因为疼爱我们,而不是让我们用来铺张浪费。
我曾经在书中读到过一个故事:一个父亲临终前将一幅写有“勤俭”二字的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按这两个字去做。哪知兄弟俩闹分家,竟将匾一锯两半,各分一字。一个“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碗”,一个“只俭不勤,坐吃山空饿死人”。古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要想在学习、工作、事业上取得成功,勤奋和节俭,一个都不能少。 人人皆知,浪费就如一条绳索,一旦被它束缚,就难以再迈步;浪费是一潭深渊,一旦掉进去,就难以自拔。勤俭对每个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如同阳光、微风、细雨般,悄悄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努力,将“勤俭”这个传家宝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