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的季节,小巷街门路头总能传来一个女人沙哑而悠长的吆喝声。眉间沟壑交错的母亲们纷纷跑下楼梯,为家里咳嗽不止的孩子捧回一颗药梨。或许是秘方真有奇效,不消两日,咳嗽得蜡黄的小脸便恢复了血色。女人的梨,便成了母亲们心头的安宁丸。
我疑惑于女人的神奇药梨,便在一个午后怀揣着好奇之心,叩开了女人的房门。
屋子很小,小到只能装下她简陋的家具和那窄窄的梨炉。房间干净整洁,飘着梨的清香和中药淡淡的苦。只见女人洗干净数十个黄澄澄的梨,灵巧地切开梨盖,刀锋一旋,便挖出整颗梨核。梨肉便成了梨盅。“一钱川贝、二钱枇杷叶、葛根叶……”女人喃喃着,双手慎重地掂起小秤细细称着。
寸碾的“沙沙”声格外清澈动听。我望着碾中早已成粉末的药材,禁不住发问:“这药不是已经碾好了吗,怎么还要不停地磨?”
“还差火候哩!给娃娃治病用的,粉子越细,效果才越好。”女人抛给我一个微笑,眉宇间的专注神情却始终未减。
我才恍然,这梨盅的秘密哪里是药,分明是心!
梨盅注以药汤,女人用蜂蜜调味儿。热气扑腾而上,药香晕染而出。
女人实诚又热情,拉着我的手聊了很多。我笑着说:“阿姨,您以后可就是我的老师了。”
“哎哟,说啥呢,我一个粗人,半天学堂可没念过哟。”女人哈哈大笑起来。
“您啊,教会我做人了。”
“啥做人呀,我就会做个梨!”
“这梨可值得我学习一生呢。
阿姨怔了一下,笑开了眼角细密的皱纹。
“丫头啊,对,做人得讲个实诚,凡事得凭良心。”
女人揭开笼盖,取出蒸好的药梨,小心地装进梨炉里。
我小心翼翼地捧起一颗梨,像是捧着一本人生必修课的书本。
耳边又传来那熟悉而又沙哑的吆喝:
“杜氏药梨,祖传秘方,专治咳嗽……”
陈茜系江西省樟树市清江中学学生,指导教师/李弗不
【简评】
这是一篇记叙文,也可以说是一篇小小说。小作者笔下的主人翁是一个卖药梨的女人。这个女人是社会底层的妇女,她没有文化,生活简陋,可就是这样一个妇女,却有着金子一般的心。“做人得讲个实诚,凡事得凭良心”,这是她的人生信条。文章描写细腻,细节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看似闲谈的对话中,剥茧抽丝,凝练出文章的中心。且用一句广告语呼应首尾,使得文章浑然一体。
文章来源:语文报初六年级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