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故乡,街道两旁栽满了槐树。一株又一株槐树,像故乡稚气未退的孩子,骄傲自信的青年,淡雅恬静的妇人,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而那株老槐,无疑是长者的写照。枯黄的叶片,犹如他的白发;那干枯的树皮,像极了长者脸上布满的皱纹;而那横斜而出的树枝,大概便是他的拐杖了。
小时候,这株老槐四周是人们休息的场所。孩子们喜欢玩捉迷藏,捉的人便是在这株槐树底下闭眼数数。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换,唯有笑声被老槐拾起,珍藏进一片片绿叶之中。黄昏时分,院子里的老爷爷们也喜欢来到这株槐树下,摆好棋盘,厮杀一番。旁边围坐着一群兴致勃勃的老人,直下到
月亮挂上树梢,才会约定明天再来,然后散伙回家。
好像一切都未曾远去,那些画面还是如此生动与亲切。
我今年趁着假期匆匆回家,刚到院门口时便觉得有些不对劲。当我重新出了院门,才发现这株躺倒在地的老槐。枯黄的树叶零乱地散在地上,树枝被压断大多数。唯有树干与树桩之间连着一小撮树皮。几只麻雀落在老槐上,蹦来蹦去。我烦恼不堪,轻跺了两下脚,麻雀也尽数散去。街上偶尔经过一两个老人,见到此情此景,会长长叹息一声,后默默离开。天边的夕阳悠长,久久不肯落山,有一股兔死狐悲的悲戚。
老槐是被伐倒的,听说政府要拓宽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要清理掉这些阻碍施工的“没用”的老古董。
我站在老槐前,忽然觉得有些愧疚,随后这种情绪便一发不可收拾。它给予过我欢乐,替我遮挡过风雨,同样给予我故乡的记忆。它付出了那么多,而我却什么都未做。多少年后,我是否也会变成一位工程师,为了那些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而伐倒更多的老槐呢?
我无奈,仅能对着老槐深鞠一躬,捧起一把黄土倾洒于枝干之上,而后转身离开。刚抬起脚,我听到了风好似吹断了什么,回头一看,老树的树干和树桩彻底分开,像永远闭上了沉睡的眼睛。
郭恒昌系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指导教师/惠军明
【简评】
本文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情感的起伏变化,抒发自己深重的感叹。老槐终其一生为人们遮风挡雨,鞠躬尽瘁,默默付出,给予人们无数的美好、欢乐。但可悲的是,它的结局却是被人伐倒,给政府让路。全文语言凝练,描写细腻,情感真挚,主题深刻。对比的写作手法运用较为成功,老槐树的前世今生反差竟然如此之大,讽刺意味浓厚。在鲜明对比中自然凸显主题:我们要学会感恩,保护生态环境,不要再让草儿流泪,大树哭泣!守护一片绿,就是守住了一片天;守护一片绿,就是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文章来源:语文报初六年级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