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将她对我们的爱灌注到她独特的行动里。一大早,妈妈就敲门让我起床,好不容易休息几天,我当然不肯这么早起。妈妈见我不起,就去敲姐姐的门,声音非常大,好像故意要把我吵醒。我就用被子捂住耳朵继续我的美梦。
可是好景不长,只听“哐”的一声门响,妈妈进了我的卧室,一把掀起我的被子,接下来妈妈不顾我睡意正浓,开始挠我。我本来天生怕痒,妈妈一挠,我竟会笑得滚到床下。
妈妈很关心我,以至于竟然经常问我:“有没有喜欢的女生啊?你喜欢什么样的啊?”这话从平常一贯严厉的妈妈嘴里说出,我总会愣一愣。不过习惯了,也就会一本正经地回答她的问题。不过看着她专注的眼神我总会感觉有些怪异。
俗话说得好,好夫妻得有夫妻相,身为一家之主的爸爸,怪得可不一般啊!
上初中后,我每次放假回家,都少不了妈妈的唠叨。只要爸爸在,他常会抢过来给我“训话”:“我要你考一千名以外,不能进前一千名,每个月出去玩不能少于十次,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要知道,我们这个年级总共一千零几人,我一个月只有八天的假日啊!——我虽然知道这是反话,但他第一次说这话时还是着实让我吓了一跳。
爸爸工作总是很忙,经常应酬喝酒。大半夜醉着回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吐,第二件事是来我房间打开灯,捏着我的脸,我醒了,他便跟我说些不靠谱的话。喝得少的时候,还会唱歌,会硬生生地把我从床上拽起来。我看他那个样子,只好服气地去给他倒水。可当我回来的时候,常常是他已经在我的床上睡着了。我不想跟妈妈一起睡,就只好睡在客厅的沙发上了。
怪的基因生出怪的人。我充分接受了这种“怪”的基因。只是我姐姐还好,比我们三人“症状”轻一点。
初二的我也懂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哪天我起得早,我就会直接冲进妈妈的房间,去把她挠醒。平时,我和姐姐联了盟,因为这夫妻俩总会对我们调侃:“不是亲生的啊!”我和姐姐也就会说:“我们是孙猴子二代。”
我自认为最怪的一点是,在初一时我学会了坐着睡觉。体育课上我总是尽全力地“发疯”,到了下一节我就坐在座位上闭目养神。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竟然睡着了。
我们不变的话题,就是爸爸、妈妈初次相遇的情景:穿着洁白的衬衫,头发吹得蓬松的帅气的怪男子,驾着七彩祥云遇到了我怪怪的妈妈,于是又生下怪怪的我们,才有了我们怪怪的一家。
【升格意见】
一、从题目“我家那些事儿”来看,本文内容应该侧重写事,可是作者却按照妈妈—爸爸—姐姐—“我”的顺序展开思路,变成侧重写人了。这样,题目和内容便不一致了。
二、文章从头至尾都在强调一个“怪”字,“怪”成了贯穿全篇的线索。可是,作者写进文章里的材料,却大多与“怪”无关。比如,妈妈叫“我”和姐姐起床,爸爸醉酒,“我”坐着睡觉,这些都是平常的事情,都不“怪”。应该说,虽然本文有线索,可是下笔时却没有遵从线索的引领。
三、文章末尾一段,与上文衔接太生硬。写爸爸、妈妈“初次相遇”的情景,由于正文中缺少对这一情景的描述,所以写在这里显得很突兀。
文章来源:语文报初中六年级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