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种下一颗春天(升格意见)

第一,第二自然段“老师总是语重心长地安慰我”这句话太概括,应该将“安慰”这个词好好扩写,将它当作一个镜头,精雕细琢。你可以想一想:老师“安慰”你时,他说了哪些话?他与你说话时,动作、神态等又是怎样的?应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写。与此同时,你在听老师的“安慰”时,你又有怎样的表现?心里是如何想的?只有把“安慰”这个词写好,题目的“春天”两字才有坚实的落脚点。

第二,抒情的方式可以改动。“安慰”后,“让我觉得很快乐,感到从来也没有感受到过的轻松,自信”这种写法是可以的,但显得有点普通,可以考虑一下用其它方式来表达你的想法,比如我们之前学过的“借景抒情”就可以用起来,将心情融入景物描写,情景相生,使情感显得含蓄委婉而有味道。这样可以让文章更具有一点诗意,更含蓄。

第三,关于老师读“人”字时:“‘人!’我强忍住笑声说了一句,接着老师又读了一遍:‘人!’哈哈哈,他笑了,我也笑了,同学们都笑了。”这里写得不大好懂。为什么老师读“人”字,同学们就笑了?老师读这个“人”字有什么故事,应该将这一点写清楚。这里面的故事应该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是最吸引读者眼球的地方,要把这个亮点煲透了,课堂的“最有意思”就变得饱满了。

第四,文章上下文的过渡需要自然,本文的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之间的衔接尚不够自然,应该加以修饰。第三自然段“我在心里种下一颗春天,一颗让自己远离自卑的春天。这颗春天,是老师给我的”是对上一段的总结,说的是老师的安慰像春天。第四自然段“老师还经常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乐趣。他的课堂最有意思了”说的是课堂有意思。从老师的“安慰”到“课堂有意思”,应该用语句将两者过渡,联系起来。

文/陈治勇

文章来源于:《语文报》初六年级2017年6月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