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教学总与众不同。
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自开学初,他的教学便让我眼前一亮,曾索然无味的语文课也变得轻松且充满趣味。
讲解文章,他敢对家喻户晓的名人说 “NO”。不论是鲁迅还是老舍的文章,他都会指出他看来的不足之处,总在我们理所当然的对于大名家的语句说好的时候义正言辞的说他看来不好。“不要以为他们的名字与文章只能让我们仰视,再厉害的人也会犯错也会有短缺的地方。不要被世人漫无止境的赞颂约束自己的想法,只要能够发现,我们就可以站出来说出他们的错误,讲述自己的观点。”他曾这样说过。
他总推动着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敢于表达自己的创意。只要言之有理,其实这世上就没有对与错,缺少的只是敢于推翻那些所谓的对的言论的创意。
分析作业,他又屡次打破了参考答案的说法,虽然大家都还是按着参考答案批改作业,可他却说我们可以比参考答案更好,没必要一直遵循标准答案。“参考答案也不是就都是对的,它的答案有之的我们欣赏的也有我们可以修改创新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想法与创意,而非死板的只顾不用脑袋的订正上标准答案。我们要的不是对这所谓的标准答案的迷信,而是自己的想法。”他也这样说过。
如今,大部分的中国应试教育不就是这样,被一纸的标准答案囚禁,全盘否定了其他的思想。他所要我们追求的,是自己别出心裁的创意,不同的声音,而非无思考地迷信那标准答案。
指导作文,他所追求的亦是创意。班中写作能力极佳的同学,被他说文章被束缚了,太拘谨。而那些语句及结构都稍显逊色的同学,却因为有些创意得到了他的大力赞赏。每次布置作文,他也特别指明要看谁的文章最特别,最有创意。“作文的语言组织能力,文字的绚丽是可以练起来的,可创意不同,我们需要与缺少的,就是创意。像清明节的作文,大部分人都拘束于描写扫墓,那便是千篇一律了。我们可以有创新,换一种方式思考,例如以短篇小说的形式等......”他亦曾这样说过。
因为他执着的带领我们追求创意,所以他的教学与课程总与其他老师不同,我们也逐渐开始寻求创意,突破自己。他的课程上,也逐渐布满了愈来愈多不同的声音。
一篇简单的《丑小鸭》被我们深入出各个方面的疑问与思考,甚至也有人质疑安徒生的立意不对,与《伤仲永》一课所讲述的道理形成了冲突。我们的提问与想法愈加大胆了。
他布置下的那篇清明作文,有人创意出在未来的清明祭奠已逝去的地球,有人创意出追寻清明的味道,亦有人以清明来由而改写成短篇小说各式各样的题材从我们的脑中蹦出,捉住这个创意,将其记录。
我们从开学初的胆怯,不敢发表言论到激烈的声明自己的想法,从迷信于权威到敢于质疑,从被禁锢的单调思想到独一无二的创意。他将我们改变,一步步追寻创意与提升。
我们,跟随他的脚步,追逐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