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三

我的家乡海宁没有都市繁华,却有着一番独特的风韵。自然,风俗习惯也是与我们这个民族有着密切的关联。

大家知道鬼节吗?这不是去扫墓,而是在家中祭拜。所以,可不是清明节,而是农历七月十三。

据说鬼节还有个来历:阴历七月十三是地藏王的生日。而藏王是朝鲜王子,跑到中国九华山出家,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成了掌管地狱的神。而阎王有十个,分管不同的殿,其中,地藏王权威最高,因此,在他生日时阴间的鬼放假三天。阴历七月十三就是第一天。

按照我们的老规矩,七月十三要摆供桌请祖宗。除了大年夜和清明时要祭奠,就准这天了。需在桌上摆好鸡、鸭、鱼、肉和各种丰富的小菜,再摆两排小酒盅和筷子,每个盅子里滴很少一点点酒,还要在桌前点两支蜡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磕头,这也是有讲究的。必须叩三个头,站起来时,还要拱手祭拜三次。这是为了让祖先保佑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等大家都叩完后,就又要往小酒盅里加点酒。大人常告诫我们:在祭拜时,可不能碰到桌椅一点点;倒酒时千万要谨慎,别撒到外面;磕头时要诚心诚意。我们要对祖辈尊重。这就是民间节日——鬼节。

在农历七月十三还有一项风俗:吃馄饨。以前的馄饨的馅儿甜。是农民们田野中的作物不用费劲,尝尝甜。现今,有的一律是鲜肉的,有的统统是豆沙的,还有的清一色是荠菜。这与清明团子恰恰不同。一个是呈球形,用糯米做的,黏!而馄饨皮薄馅足,入口是滑滑的,肉也鲜美。别有一番风味!

七月十三,是我们海宁的传统风俗习惯,有着别样的风韵,所以我们要好好传承下去!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