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在《人民日报》发表题词,庄重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每年的这一天被定为“学习雷锋日”。这个号召,走过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热情高涨,七十年代的人人争先,八十年代的有些改变,九十年代的逐渐淡漠……
毛主席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半个世纪过去了,几代人在“雷锋精神”的感染下成长。然而,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很多人都感慨雷锋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对此,有记者走上街头,进行了采访:“三月五号您知道是什么日子吗?”“知道!学习雷锋日!”“身边遇到过雷锋式的好人吗?”“我身边还真不少。岁数大的有人搀,上车有人让座,这不是很好吗?”“经常遇到,我是登山爱好者,比如登山时谁的车出现故障了,很多人去帮忙,我心里感觉社会还是很温暖的。”“以前经常接受关于雷锋精神的教育,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两代,三代人,社会上的人情味还是很浓的”。“有时候坐公交车都有人抢着让座,你想让座别人都比你先一步让完了”。
在采访中,记者有了这样的感触,雷锋精神在人们心里并没有远去,很多人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着雷锋精神:或许是拾金不昧,或许是助人为乐,或许是尊老爱幼,或许只是举手之劳的一件小事,但就是这些默默无闻,随处可见的小事,让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然而,在生活中也发现了另一种“雷锋精神”。有人说“雷锋精神三月来了四月走”不只是局部地区,在很多城市都有这种现象。有些时候,有些活动会给你们一种作秀的感觉,我觉得这种现象很普遍。我觉得学习雷锋是精神传播史,而不是靠一个活动就可以传播的。社会道德是靠全社会公民为他人服务意识的提升来实现的,普遍的道德提升是最重要的。
在3月5号这一天,学校要组织活动,单位或团体要集体做好事,各行各业都在当天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我们发现,在这一天,大家都在忙着清洗路旁的栏杆,忙着看望孤寡老人,忙着捐赠衣物,忙着举办各种学雷锋报告会……这些活动开展的热火朝天,似乎过了3月5号再进行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某些人里,学雷锋不是一种习惯,已然成为了一场秀。
其实,学雷锋“学”的不是形式,不是当天做了多少好事,而是要学到精髓。吉林市民间公益组织新闻助学会成员高喜文说:“时代在变,我们不可能再回到雷锋那个年代,也不可能完全效仿雷锋,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变。不管什么时候,真、善、美都应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我们就是用行动,在点滴小事中践行着这种精神。”
是的,点滴实践。今时今日,要让社会变得温暖和谐,就要使人人心中都时刻怀着一种“雷锋精神”,这种雷锋精神就是,要懂得“爱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不做恶事,不做对别人有损害的事。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手去帮一把,这些才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才是最应该坚持下去的。弘扬社会正能量,勤俭节约,这些都是和雷锋精神契合的,或者说在某方面它是学雷锋的一个侧面,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更具生命力。
正所谓“小善大爱”,只要有心,每天都是雷锋日。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彼此间充满友爱和信任,使我们的生活更具温暖,更添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