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第一小学 六( 5 )班 吕京京指导老师:许友东原来,在大庆路与盐马路的交界处,有一个 “周铁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打铁,十分好奇,特地去看过。铁铺里非常简陋,有火炉、风箱、铁砧、铁钳、两把大小不一的铁锤和一些打好的铁器,剩下的就是一些废铜烂铁了。
周爷爷先把一些废铁放在火炉里锻烧,为了使炉火旺盛,他就拉动风箱鼓风,等铁块烧得通红通红的时候,用铁钳把它夹起来,放在铁砧上,用小锤翻过来折过去的锤打。徒弟则用大锤,顺着小锤指的地方,反复地锤打。“叮当!叮当!”,那声音时轻时重,很有节奏,只见火花四溅。当铁块变冷变硬后,周爷爷又把它放进火炉里继续烧,烧得通红通红的时候,再把它夹出来,师徒俩继续用铁锤反复锤打……每锤都落在点子上,十分精确。我想,这大概就叫“趁热打铁”、“百炼成钢”吧!就这样反反复复烧,反反复复打,本来坚硬的废铁就像柔软的面团似的,全听周爷爷的摆布,不一会儿,就成了人们需要的东西。然后,周爷爷把打好的东西趁热放进水里,发出“哧啦哧啦”的声音,还冒出白烟。周爷爷告诉我这叫淬火,淬火后的铁件可以提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足以满足零件的使用性能。
打铁的关键在于师徒的默契配合。师傅执钳、管炉灶,徒弟按照师傅的手势,一鼓作气地趁热打铁,师徒俩劲往一处使,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打铁真的好像一支交响曲。风箱拉起,曲子奏响。随着加热的需要,那风箱会在平缓均称的节奏中加速,强力的节拍中充满希望。那炉灶中的火苗,仿佛就是一串串音符,随着风箱的节拍跳跃,在劲风的吹奏中升腾。待铁器热至通红,快速夹至铁砧上,一番铁锤上下,一串叮当声响,一阵汗雨飘洒,那铁件便成为铁匠手中的理想器物。
听周爷爷说,他的铁铺里一般只打些铁钩,凿子,铲子,镰刀,斧头,铁链,大锹,等等……还有一些客户需要的日常用品。
以前,我家的一些破铜烂铁都当成垃圾扔掉了,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看来,打铁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可以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只要经过千锤百炼,废铁打成的东西既结实耐用,又节省许多钢材原料。
离开铁匠铺的时候,我不禁想起周爷爷的话:“ 没有力量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铁,没有吃苦精神不愿打铁。”是啊, 做人就应当像铁匠那样,打铁先得本身硬,吃苦耐劳,胆识过人。我又想,我们的学校就像一个大熔炉,我们的老师就像铁匠,而我们就像一块块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铁块,只有经过 “熔炉”的考验,“铁匠”的“锤炼”,才会变成一块真正的“好钢”,这就叫“百炼成钢”
如今,周铁铺已不复存在。我希望,这种最原始、最传统、令人深省的打铁,千万不要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