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抱孩子妇女费力挤上车,乘务员见状就说:“哪位乘客给抱孩子的乘客让个座,谢谢了!”过了一会儿,一位60多岁的老人站了起来说:“到我这儿坐吧。”抱孩子的妇女见是位老人让座,连连推辞。正在两人推来让去时,坐在老人后面的一位中年男子起身说:“大爷您就别让了,让他们坐在我旁边吧。”
事情本该就这样结束了,但没想到车厢另一端有人说:“现在才让座,早干什么去了?”喧闹的车厢顿时安静了,人们都愣了。这是又有人说:“人家终归是让座了,总比坐着稳稳当当的人强多了。”这话立即引起了乘客们纷纷地议论,一直到车开出很远……给人让座却遭到非议,真让人意外。我正试着把它隐藏在最深处的含义挖出来,却又一个劲地急着想问那个发难者:“你早干什么去了?”
没错!你早干什么去了?当那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起身想让,当那位中年男子真心让座时,你又在何处?你是否高高跷着二郎腿,稳如泰山地坐着?自己做不到的事,切勿强加于人。那一句“早干什么去了?”也是你问得的?且不说你“早”时在做什么,就是“晚”时,你也没做什么呀!难得还能脸不红、心不跳地吐出一句:“早干什么去了?”
说到此,又不由得想起自己。我是绝不会冲人家说出这等风凉话的人,但倘若这事被我碰上,我又会怎么做?也许会和“大众”保持一致——两眼一闭,再加上暂时的听觉失灵吧。但更多时候,我会默默起身,把座位留下,即使还不到下车的时候。之所以如此悄无声息,实属进退两难之举。若稳坐不动,只怕自己的脸面会烧得通红;若是热情让座,又怕耳后传来:“早干什么去了?”
也许人们都是被这种想法拖累着,才有很多事情想做又不敢做吧!就好像上车让座,还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现象日益减少,想来都与此有关。
从小就被教育着“拾金不昧”,但可能只有几岁的孩童,才会捏着五分钱,快乐地交给警察叔叔——那是因为他们还没被泼过凉水。
为什么我们不能保持孩子一样的心灵呢?有句话说:“人们认为百灵鸟声音美丽,居心不良,但她依然叫得动听。”也许我们该向这百灵学习,美好的事情不会因为一两个人的非议而改变。
在议论别人的行为时,也要认真想一想:那时候,我干什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