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近了

记得我会背的第一首诗,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静夜思》。那时,我并不知道李白称为“诗仙”的缘由,也不知道他的伟大,更不知道,那与我有千年之隔的人物心里所思。那时,我与他不仅仅是隔着千年的岁月,还隔着一层心灵的高墙,隔着对人间、对世事的感悟。

小学一二年级时,我看“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曾固执地认为,李白仅仅是一个贪玩的小孩,是家长数落孩子的工具。也是那时候,我的记忆里有了李白。

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我背了很多很多李白的诗句,但还是有些懵懂。听老师讲,李白的诗是多么豪放,多么壮美,我总不明白,这烦人的古诗,好从何来,意在何方?

到了五六年级,我慢慢走近了星耀历史长河的李白。“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他被后世尊为“诗仙”,自然写得一手好诗。这时的我,在老师、父母的教诲下,慢慢理解了诗人的广阔胸襟,从此诗走进了我的生活。读李白的诗,我开始体会到一种超越常人的豪放和一丝令人感伤的哀愁,开始理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千古名句背后那无尽的沉思。

杜甫形容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不错,酒已经被李白喝出了境界。他可以斗酒诗百篇,可以与月亮对饮,与影子对饮。这是一种豁达、超脱的乐观。但是,在那些岁月,这样一个充满才气的“诗仙”,却始终只能是一个“落魄书生”。失意的李白,只得与明月共饮,只得向影子诉说自己的失意与痛苦。

再读李白的诗,我试图更多地去理解在豪放背后,那绵长的漂泊之苦,思乡之愁。我想,我们的心近了。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