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端午节,有的地方也叫端阳节等。这个节日真正起源于古代的夏族人对传说中的祖先——龙的祭祖活动。到战国时纪念屈原,此传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
次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崖边的亭子旁。当人们知道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在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