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在屋顶纳凉,听爷爷讲的最多的就是岳飞的故事,我们的家谱中记载着他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手摸那厚厚的书籍,心中不知产生了多少向往和崇拜……前两周,爸爸作为族长带领同姓的几个人,去参加了岳氏后裔每年的聚会,回来后的讨论和追溯更是激起了我对岳飞的怀念和探索……
岳飞很了不起,他枪挑小梁王,义服何元庆,技压余化龙,智收杨再兴,八百破十万,大败拐子马……真个:武艺高强,智勇双全,精忠报国,侠肝义胆,内平叛乱,外拒强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战功赫赫。小时候就对岳飞佩服得不得了,他是我那时心目中的大英雄、大豪杰!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对岳飞有了些看法。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在直捣黄龙府的关键时候,他听从(虽说不愿)了昏君的旨意而不顺应民心,为皇上尽忠而不为国家着想,竟然下令退兵了。我心目中的家族英雄岳飞,眼里只有那个不值得为其尽忠的昏庸皇帝,生前不停地护驾,就是最后死在昏君奸臣手里时都没有像牛皋那样说些 “这样的鸟皇帝,还保他做甚,反了吧”此类像模像样的话来,只会“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地叫冤、鸣苦,又有什么用呢?
皇帝清明公正,我们就拥护他;皇帝昏庸无能,我们就反对他,为什么还要对这种人尽心尽力又尽忠呢?牛皋明白这理,我也明白,可岳飞不明白。他如能凭自己的一番能耐和将士百姓的拥护,或乘胜北上,或自立为王,一统天下,打出一片大好江山,既建功立业,又造福黎民,多好啊。然而终其一生,他都罩在忠君的枷锁里,非但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国杀敌,为民除害,还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灭门之灾!我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再加上又受了点反封建思想的影响,从此,岳飞在我眼里成了“愚忠”的代名词,我敬重其为人,但更多时候,则是伤心和埋怨,然后,就告诉自己,我要做复仇的伍员,不做愚忠的岳飞!
现在呢?随着对历史、演义的进一步了解和人生阅历的见长,渐渐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先说忠君吧,在那个封建社会里,不忠于皇帝,行吗?岳飞是很有本领,岳家军是战无不胜,可你往上看,往军旗上看,那可是一个大大的“宋”字。在“宋”的旗号下,他可以招兵买马、募集粮草,他可以左右逢源、一呼百应,他可以得到百姓拥护、士兵爱戴,而百姓和士兵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支持他。可一旦没了这个旗号,成了“反政府武装”、“反革命力量”,又有谁会支持他、拥护他呢?恐怕都得打个疑问吧。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只有忠君才能爱国,要想爱国则必须忠君,不管这个君是昏的还是明的。你只有得到了皇上的认可,你才可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从而把人们组织起来干一番为国为民的大事!否则,你将真的什么也不是!再接合岳母刺字、绍兴和议后三拒诏书、屡次进言反对赵构和议等一系列事件来看,完全可以说,岳飞的忠君正是他爱国的表现,他不是“愚忠”,而是“智忠”!
再说直捣黄龙那个关键时候吧。就算岳飞下令进军,如果没有了南宋朝廷政治上、物质上的支持,没有了其它友军军事上的配合,岳飞还能打胜仗吗?也不妨看看金国,正处在女真族兴起的上升时期,虽说在军事上吃了些败仗,伤了些元气,但可以说是底气尚在,实力犹存(从以后金国又延续强盛了一百多年也可见一斑),就算失掉黄龙府,就算再打一些败仗,谁说不会卷土重来呢?岳飞能抵挡得了吗?
岳飞作为一代名将,这些道理他又何尝不清楚呢?我想,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岳飞不可能不对当时的各种局势做一翻严密分析,抗旨北上,直捣黄龙,也许非不愿也,实不能也。相反,违反圣旨,按律当斩,还不如暂且南归,留得青山在,以图日后东山再起。虽说日后再无机会,但那是日后的事了,并不能说明当时的抉择就是错的。
抗旨进军不行,自立为王就行得通吗?岳飞称得上当时最优秀的将领,岳家军也称得上当时最精锐的军队,但就整体实力而言,还不足以和南宋朝廷相抗衡。就算暂时(我说是暂时)割据一方,又怎样呢?中华大地本来就战乱纷起,民不聊生,外敌未除,而内乱又起,你说岳飞这么做是为国为民哪,还是害国害民?作为牛皋,他可以快意恩仇,不管天高地厚,说些造反的话,做些造反的事,但岳飞不可以。既然如此,那么就只能遵旨南归了。(另外,我们时刻别忘了,岳飞是生活在封建时代的人,受得是封建思想的教育和影响,如此已是伟大之极,我们还能苛求古人什么呢?)
而南归之日,便是岳飞丧身之时。说到岳飞的死,更非他忠君的缘故。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他对一件事情念念不忘,那就是:灭胡虏,迎二圣。而那赵构打金国逃出来那会就被吓破了胆,后来又被一路追杀,身困牛头山……一提到金人他就心惊胆寒,能把金兵打退有个安稳日子过就心满意足了。可岳飞还要收复失地,直捣黄龙,非把胡虏消灭不可。可胡虏能消灭吗?赵构相信吗?赵构愿意吗?就算能那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他能看到这一天吗?那赵构这辈子不是没安稳日子过了吗?最要命的是,灭了胡虏,把二圣迎回来了,让他赵构立于何地呢?相比较而言,还是秦桧说得好——讲和,给金国送点东西,以求相安无事,从此便可以高枕无忧、尽情享乐。而送的东西,那是要叫老百姓出的,有啥大不了的呢。再说,跟金讲和了,不让他们把二圣放回来,自己的宝座不也就牢靠了吗?
从民族大义出发,岳飞说得并没有错。错的是,你这样说这样做,叫赵构生气了!赵构很生气,后果自然很严重。于是岳飞要想活命,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顺从皇帝,赞成投降;要么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可岳飞会那样做吗?既便如此,因为岳飞本领最强、功劳最大、杀敌最多的缘故,最让、早让金人头疼心恨,所以在议和时金人必然最先拿其开刀,以报入骨之仇,既图眼前之快,又免日后之忧。
有时候会常常假设:如果岳飞的能耐不是那么高强,爱国爱民心不是那么深厚,抗金主张不是那么坚定,灭金的愿望不是那么强烈,杀敌不是那么奋勇,功劳不是那么显赫……也许他还有一限生机,你看韩世忠他们不都相安无事吗?可我们能这样想吗?那样的话他还是岳飞吗?总之,作为岳飞,他只能死,这是时代造成的悲剧,历史注定的不幸!身处那个社会,那个年代,他又能如何呢?
哎!时代需要这样的英才,成就这样的英才,也毁灭这样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