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壮美几人知?
它有大树一样不惧的节操,那是光辉的火焰。明亮是飞蛾灵魂的高地,像大树直面风雨挺直胸膛。飞蛾向着梦想的方向,向着信仰的万丈深渊,依然飞去,直至化成一缕青烟,绘就了一幅永不屈服的画卷。
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了内心信仰而永不低头的精神。将生死置之度外,将生命的高度伸向天空,为梦想而生,为信仰而死。
顾圣婴,一位捍卫音乐思想的女钢琴家,文化大革命中,她被下放。没有音乐,她选择结束生命。对她而言,生命之于音乐理想永远是那么渺小。社会毁灭了她的信仰,她就用生命抗议。她是站立在音乐大旗下的勇士。她的死,悲壮却不悲惨,悲惨只属于弱者,悲壮则属于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
程砚秋,梨园大家,却有着“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特务机关强迫京剧界的人进行捐献飞机义演,气势凛然的程砚秋先生断然拒绝:“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好让他们买飞机去轰炸中国人!”字字饱含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深憎恶。祖国惨遭蹂躏,纵然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堵墙,中国人要做的依然是挺起胸膛,站稳脚跟,用尽自己的力量去支撑,去捍卫。
乌江江畔的项羽,不屈服于命运的捉弄,只身殉死,浸透茫茫江水;痛病饿三重压迫下的贝多芬,不屈服于现实的羁绊,谱《安魂曲》震颤心房。
电影《风声》中牺牲的女共产党员顾晓梦留下誓言: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她只是千千万万个为新中国牺牲的一员。为了信仰,他们不屈服;为了民族,他们不低头。
历史的云雾飘过,我会听见,他们在辽阔的苍穹下留下一种声响,没有哀伤,只有壮美。他们说:我的肉体即将殒灭,灵魂却会与你们同在……
作者高三15班王冬冬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vqi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