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奔的青春》第八章

第八章

秋游回来后,全校都陷入一中紧张氛围,难得一天轻松的影响又被扼杀了,只是这次来得更快,全校都投入了迎接期中考试的紧张中了。夏小月对应试很敏感,很反感,而那些老师,偏偏就喜欢在课堂上不断地用试卷来鞭策他们,夏小月对他们厌恶到了极点,以至每次上课他都做自己的事情,他全身心投入书中,所有的书本都让他感兴趣,他最近也正烧着“三国”热,课堂上,他再也不像从前一样,认真地去听老师废话了,他觉得他不能接受这些老师的教育,否则他今后也会像他们一样去误导下一代,所以他自己研究,在书中乱蹿,走自己的路,他最喜爱古典文学,在他看来,道德素质这方面是现代人所无法超越古人的,他正在向他们学习,而代老师在这方面是极有成就的,夏小月觉得有这么一个现实的人在领导他们,在人格方面是一定能够有所突破的。他最敬佩的是代老师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他夏小月是无法达到的。他还在研究着“三国”,却忘了还在课堂上,幸好他的同桌提醒他校领导正在窗那里盯着,他才慌忙把书收了,否则估计这本书的下场就跟他同桌的书一样了。夏小月嘴里哝了一句“贱”。等校领导走后,夏小月复又把书取出,夏小月的思绪再不能聚集到书里,他不明白,分数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学校不顾实际,只要课堂气氛好就行,你学不学得好那是另一回事。看看当今的学校,都把学生教成什么样了,还有那些可恶的教育者,分数制在他们脑中根深蒂固,这犹如重男轻女在某些地区的影响,即使新生时代的年轻人,也依然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即使走遍全世界,但自然对这思想改变不了。你看见的世界有多大,你的心就有多大,夏小月的心依然那么狭小,想着想着,他忽然有点悲哀。“即使我们到了大学,也只不过是从'初二'变成'大一'罢了,我们的眼界还是要被局限在学校里,我们的思想还是要受学校影响。”夏小月对臣光说完后,他有点茫然,他陷入了思想的困扰,首先他不能辍学,这是一个铁打的事实,因为接受教育既是他的权力也是他的义务,第二是他肩负着父母的厚望,他不愿父母为他操心,他甚至不愿告诉父母他最近思想的微妙变化,他感觉到了自己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孩童,他已经长大了,他得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越想越烦恼,因为他开始对教育有自己的看法,他看到了教育丑陋的一面,他开始对教育反感了。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从事自己反感、厌恶的工作,尽管他看过很多书上都说“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只有你去适应环境,不能让环境适应你”。但厌恶就是厌恶,好比中国人恨日本人一样,他无法对自己强颜欢笑,但现在的学生如果没有接受过素质教育的,思想大抵不会那么前卫,因为从没有老师告诉他们中国今天这种应试教育是无益人的发展的,尽管有老师告诉他们,但他们还是对分数向往,因为社会、家庭没有教他们不要分数,到了家里,分数是父母唯一知道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到了社会,分数能证明你是个学习不懒的学生,并且中国自古以来便以分取士,突然想把人们从这种思想中解脱出来似乎不可能,毕竟绵延了几千年,中国改革开放了,但我们的教育不能开放啊!传统的优秀文化我们还是要坚持,不能有了“洋子”忘了爹。夏小月取出自己的笔记本,他心中的愤怒得发泄出来。

他在本子上写道:“对中国这种教育我很失望,应试教育确实培养出了许多大人物,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但也造出了多少贪官污吏、社会败类啊!某一腐败的事,总要有人出来推翻它,众善才能诸恶,如果每个人都被它们的威势所慑住,那么这个社会是无望的,就好像我们现在的社会,贪官污吏层出不穷,腐败事物就像市场一样热闹,这些,都是邪恶暂时胜过了正义,而如果没有正义的人站出来维护正义,那么邪恶就要永远战胜正义了。只有具有推翻腐败的思想,并不断发展,才能最终化为行动,也只有行动,才能对它造成威胁,就像孙中山发动的反清廷活动一样,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写完后,夏小月有叹了很久,他感觉到浑身发热,这就是青春吧!欲望暂时战胜了他的理智,他第一次感到青春的美妙。他翻过另一页。又写道“我是好学者,我常常一个人思考,课堂上,对于高谈阔论的老师我感到厌恶,对于物理,记了一大堆公式,但却比不上一个动手实验让人记得彻底,如果光光只是学,而在生活中无以致用,学习到头还不是为了生活那么学来又有什么用,就对于我来说,在理工这方面我不会有所建设,所以对于我来说其实数学学到初三就够生活了,至少可以保证不会自己被卖了,还笑着数钱。但对于能够有所建设的方面,比如营务农业,如果一个农民不辛勤去劳作,田地就不会回报他,所以即使是农民,只要勤心勤体,爱田有方,把生活的乐趣都带到田野里,热衷于这事业,是一定能干出伟大事业的!我爱学习,但我的足迹不满足于书本,我要把脚印投到田野里,我要把书本上的印迹都转到亲人、朋友、敌人、爱人的身边去!我是好学者,如果种田,我会向农人讨教经验,而绝不会向教授学习方法;如果要学游泳,我不会怎在游泳的人怎么游,我会自己跳到水里;识地脉,我宁愿为了解某一地区地脉而研究上一年半载,我也不会在课堂上听老师一两节课就把它分析完。我是好学者,但我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猎取名利,我宁愿为世界所抛弃,也要向理想走去!”

他空了一行有写道“我认为不敢犯错,尽力在让自己不要犯错的人,一定是一个平庸的人。每个人都在极力追求完美,就在这不断追求中,我们失去了原本具有的品质,自以为达到顶峰,谁知扒开雾看时,却发现站着的只是一小块隆起的土块!”

他写得连铃声都听不到了,上课下课,他都始终保持这样的动作。他忽然又翻过一页,这次他的思想有了标题:《教育,一个忧伤的符号》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学习,但很多人却把这种关系对调过去,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不是为了学习,那考试是为了什么?大多数人考试只是为了获得名誉、荣誉、利益、虚伪的赞言吧!中国学生无论在哪个国家读书,成绩好都是出了名的。分数并不能代表什么,考高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颗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并在失败中不断反思的好学的心!动手能力、工作能力比考试能力重要几倍!丁肇中先生也说过,“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九十多为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里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的倒有几位。”这说明了什么?当我们被分数后面的表扬,利欲所迷惑时,我们的全部的心,便都在争分夺利上了,我们不会再想着锻炼是否重要,吃饭是否重要,社交能力、工作能力是否重要,我要只一根筋在分数重要上了!我们的所有时间也都花在纸上谈兵了!动手能力永远都比考试能力重要!但可恶的是,现如今的教育竟以分取士,所以应试便成了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了。

一个会应试的人,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时代的不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决不能成为现今教育的主导,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在于引导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走高素质道路,而不该让学生把目光停留在分数这个浮浅的概念上,在这个方面,爱因斯坦有独到的见解,“我在学校成绩中等,据学校的标准,我算不上是个好学生,不过后来我发现,能忘掉在学校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育者确实应该反省!为什么国家要专门开辟政治思想品德这一学科,其目的难道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考试分吗?德育分这个概念在这个应试教育时代被我们的教育者到处围攻,韩寒也说过,“全面发展只能是全面平庸”,韩寒不正是不满这个制度的典型吗?德育教育者也不例外,分数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韩寒抨击“我思想不及格,总比没有思想好”!是啊,在中国教育者教导下的学生,基本上是已经没有思想,任教育摆布的了!学习应该是为了解放思想,但考试却禁锢了我们的思想,分数的概念在众生中愈扎愈深,道德素质的观念在众人中的意识却越淡泊!地方偏,就难以发展,中央下达命令到了地方总要变动,谁规定了政治思想品德要考试?谁说政治思想品德考高分,道德素质境界就越高?我们何曾见过哪一位老师贯彻了政治教育学生的目的!所有的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社会的错,是应试教育的错,更是我们的错,因为我们不敢对教育进行反思,连思想都没有的人,怎么可能会付诸行动,学生的道德素质不需要考试,学来也没用!道德素质一文不值,也不能满足自己的利欲,现在的学生,独抱着一点道德素质有什么用,升学最终看的是分数或金钱!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深思,说不定我们的可敬的教育者也是连都思想的!我站在讲台上的目的是什么?我这样的教育是正确引导了学生,还是误人子弟?为他们最终的堕落埋下催化剂,鲁迅先生也说“假如真识路,自己就早进向他们的目标,何至于还在做导师”,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全才,那些学习全能尖子,我从没看见过他们表现过自己,他们的所有表现都在试卷里,以致于作文里大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吃苦了倒受不了了。我们应该向教育讨回我们的思想了,韩寒是有思想的,所有敢怒敢言敢做的人都是有思想的,惟独唯命是从的人的人的思想是沦陷成为应试教育的奴隶的。七门科目挂红灯笼,照亮我的人生!我们总在努力地让灯熄灭,到头来却发现天已黑了,回家的路早已消失在黑暗中了!

对于教育,美国在这方面是做得很好的,美国规定学生在校时间不得长于八个小时,而我们的教育呢?我们在校时间至少不低于十小时,我们何曾自由过,我们是监狱式教育,我们的教育最终结束在考试里,考试完后,所有的东西也都丢了,人家的教育是在推动社会发展,全面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我们的教育是与社会割裂开来的!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却能够让我们学习,我们为什么考试,目的是见识更多的高素质的伟人!醒醒,别被名利所误!”

夏小月写完后,便爬了下去,他心里乱极了,他甚至在怨恨,为什么他偏偏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环境造就人,但人就不能改变环境吗?凭什么环境能改变人,人就不可以去改变环境,夏小月脑子里忽然浮起一句话“我想我是执著的,或许我永远也成功不了,但我不愿放弃。”这句话,真的说到夏小月的心坎里,是的,成功不了又怎样,至少不必整天做一些让自己恶心的事,夏小月坚定了心情,打发了忧郁,重新找回阳光,他要不耻地坚持在学校,但他不会一心以考试为重,他要为理想而奋斗,希望有朝一日中国学子可以不必再为考试而烦恼,而全是快乐地走在人生路途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诚斋子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