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拾荒者:人间正道是沧桑

“收酒瓶烂货,旧家具家电嘞……”窗外,熟悉的声音,以极富有激情的声调喊出。骑着一辆破三轮车,嘴里吆喝着,游转在各个小区,这是太原,极富特色的城市符号—城市拾荒者,一群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拾荒者,他们还有作为人,最基本的尊严,靠着卖废品度日—或许,可以把他们称为广义上的商人吧。我想,可以用那句最经典的话来形容他们:“烈日下,有他们的身影;风雨中,有他们的身影。”这句本该是形容交警叔叔的,但用在他们身上,也并非不妥,我想,这便是真实、劳动的力量。他们大多是外地人,与妻子一起蜗居在狭小的出租屋内,有时,他们的孩子也会出现在那里。妻子在家做饭,照顾小孩,丈夫则骑着破三轮车,为一家人的生计,劳苦奔波。接近年关,家里乱糟糟的。这时听到楼下那熟悉的吆喝,望着地上的一地狼藉,母亲便想做一个交易。把那男人叫上来,母亲告诉他,帮她收拾一下家,地上扔的那堆东西,可全部归他。他先是一惊,不可思议地看着母亲,然后,满心欢喜地点点头,“愿意愿意,小姐真是个大好人啊!”他张罗了一下,又停住了。母亲以为他嫌少,脸上有些许愠怒,问他为何停下,他张张嘴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几经折磨,他终于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试探道:“那个……小姐,这么多我张罗不了,那个……我可以耽误您一些时间,叫我老婆来一起干吗?”母亲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便答应下。得到肯定的答复,他屁颠颠地跑下楼去,无丝毫停顿。这回换我与母亲愣了,起初的动机,不过是想省一个钟点工罢。不消一会儿功夫,那男人带着他老婆来了,以极快的速度,身后拖着几个大麻袋,那女人不过二十几岁,看起来却很沧桑。也许曾经白皙的皮肤,经历了城市的洗刷,变得厚重。她的手,有些颤抖地将身后袋子打开,相依为严谨的教师批改顽童的作业样,认真翻检。脸上堆满笑嘻嘻的表情,捡到大便宜般,还指着地上的东西问:“这个……真不要吗?”母亲望过去,女人盯着一堆被我们扔掉的鞋子,母亲有些不忍,忙说:“算了算了,这个有些脏,还是我来扔吧!”她连忙阻止,一边捡一边说:“这双鞋建国穿正好,还挺新的呢。嗯,只是前面破了一点而已,补一补就好……”重新拿个袋子,一双双整齐地放进去。那些同样被我们当废品的衣服,她也如此,当国宝般整理好,收拾进袋子。着她一脸兴奋地忙碌着,母亲的眼睛有些湿润,而本很坚强的我,心里也涌现无数酸楚:他们几乎是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人,当他们上门收拾东西时,那双满是灰尘的鞋子,总是让东家嫌恶—那是浸透着汗水的鞋子啊;他们每天都在为报纸是3毛一斤还是2毛一斤,与小区里那些老太太争抢着活命钱;他们每路过一个小区或是垃圾房,总是很自然地停下,进去找找可以换来生计的东西。他们背上的担子在紧紧压着他们,他们只能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不停奔波,用过多的体力,换取微薄的收入,换得家人的生计。佛说:“一花一叶一世界。”我说:“一人一车一风景。”人间正道,是沧桑。虽然少了物质的充裕,但他们心中的那片桃源是和谐的。也许我们可能永远不会过城市拾荒者的那种生活,但是我门可以选择铭记。我写的不是城市拾荒者的赞歌,只有空虚飘渺的人才需要赞歌。我只是在记录着,填补我斑驳的心。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幸福达人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