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绮贞:你的孤寂,我的岛屿

陈绮贞:你的孤寂,我的岛屿

九月份的咖啡店留住你迷离的眼

寂静的林荫大街镌刻你手的预言

你在你的世界中穿梭来去

重复那些只有你最懂的窃窃低语

陈绮贞,我想抓住你。

【鱼】

1975年6月,陈绮贞出生于台湾。

这样简洁的开场白如同她的生活,简约而固执。上帝总是让每个纤尘不染的孩子经历一些事情,不知道是不是算作考验。对一个孩子而言,最大的不幸莫过于流离失所,没有家。

从小就四处搬家

至今住过永和三重林森北路伊通街景美木栅士林芦洲

父母离婚后

妈妈的朋友收留我们

让我们暂时住在她家的小阁楼

斜斜的屋顶有一个正方形的天窗

从来不曾打开下雨还会看到雨滴重重打落的痕迹

阁楼有个小气窗我会透过小窗偷看他们一家人饭后一起看连续剧

妈妈还在加班

我则是安静的趴在阁楼读著鲁滨逊漂流记

假装自己也正在海上漂流

那时候我10岁

她的房间外有这样的字。我能够想象一双眼睛在一个城市的某个缝隙思考周围一切存在的意义。每天都是属于她的孤独思考,每一刻她的灵魂都在唱歌。她也许就像养在鱼缸里的鱼,无法迎接更广阔的蔚蓝色,却用无形的思绪与渴望为眼下的生活做出注解。

最初她在垦丁卖自己的demo,无人问津。她迫于生计甚至做过玩具厂女工,那双抚摸吉他的手缝起了布娃娃。生活的窘迫是对一个音乐人最尴尬而残酷的考验。在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制作人走向市场化、商业化。

而她不会的。

她的心中积攒了从幼时起很多不被人理解的想法,在某些安静的时刻生根萌芽。

她坐在椅子上,看日出复活。

她坐在夕阳里,看城市的衰落。

她狂奔,舞蹈,贪婪地说话。

她是一尾游离于城市的鱼,美得摄人心魄。

【手的预言】

曾经有段时间,听陈绮贞的歌会莫名地想起三毛。都是灵动的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和寂寞。很巧,她们都姓陈。于是我便以为她们前世有什么因果,来到后世分身。

有点哲学的味道。很对,陈绮贞当初是哲学系。

哲学系的人在我眼里总是很疯狂,用不同于世人的眼光看世界。她把她心中的哲学融进每一字每一句。重复地哼着,弯起嘴角,露出满足的微笑。

这使她成为了一个小众歌手。一个似乎永远无法被大众理解的人。

小众让她一度没有公司可签,只能自费做专辑和单曲。伴奏、演唱、后期、发行……每一项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小众让她的阳台变成了储藏室,堆着一张张没有卖出去的CD。在日光的暴晒下发黄,褪色。

小众让她拥有为数不多的歌迷,不能如天后般大红大紫。

当她在餐厅唱歌的时候,听众只有台下的寥寥几个顾客。她并没有觉得被冷落,开心地在每一首歌结束后畅快地说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当工作时间结束时,她微微一笑,对台下的人说:“下课了。”

大家都叫她“陈老师”,她的音乐不会下课。

也许她不具备绕梁三日的嗓音,也许她未生成天生丽质的容颜,也许她达不到生命哲学的高度。也许,也许……

但是,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她所唱的一切都是她自己——一个简单多变的自己,一个乐于分享的自己,一个自由奔放的自己,一个温婉恬淡的自己。

风筝飞叶落下

拳头的世界如此大

闭上眼就地卷起海浪奔向纸月亮

追逐一头大雨中的狼

蝴蝶飞浪退潮

手打开

不害怕匮乏

——《手的预言》

你看到了吗?拳头的世界是如此之大。

她打开了自己的手,因而从不害怕匮乏。

【太阳】

也许从来没有人给过她太阳。但她总是明媚的,只在偶尔的阴天中带有浅浅的忧伤。数年来我总是看着这个女子恬静安然的脸,却读不懂她如何在唱片市场不景气、盗版横行的年代吟唱得如此坦然。

2009年,她告诉了我。

我疲倦地享受着谁也无法代替的孤傲

我是我疲倦流浪的太阳

我热切地希望能在消失之前得到信仰

——《太阳》

原来,她一直是自己的太阳。

她是自己小心维护的梦,在自己制造的阳光中得到滋养。

这也许是一种音乐精神,是一个音乐人的自我境界。

长达六七年住在景美女中和政大的学生宿舍

和大家一起分享同一个空间

我的衣服总是少的可怜

但总是会带著吉他和几张自己很喜爱的照片

在那段旁徨的人生用吉他思考未来用照片豢养回忆

这段话印证了她自始至终的信仰,在每一个黑暗的夜中闪闪发光。

我始终相信她坚持的是品质。她曾不辞辛劳地把录音器材搬到车站,只为了录下那段喧嚣嘈杂。她把自己关进不见光亮的衣柜,只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声音效果。

她像个太阳,固执地燃烧。

她画了一个满是残缺的圆,而她的太阳就是生命中填补残缺的空间。

【另一种平静】

你眼中的孤寂是我在找寻的岛屿

我踏上未知的土地种下鲜花

祈求一场雨

陈绮贞,我喜欢你。

陈绮贞,我抓不住你。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尾亦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