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级部主任称为“准高三生”的时候,我的心立刻紧缩了一下。然后我听到身旁一位哥们小声嘀咕说不是还有一年嘛,我无可奈何地笑了起来,直到笑脸僵硬,慢慢地消逝在深深的回忆里。
44级高考结束那天,我站在连廊上目送苦学生涯告一段落或者一段都告落的高三学子们离校。他们走的很“热闹”,却也很沉重。那些将要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生活的年轻人们或许会很迷茫吧,或许他们还没有走出校园生活模式的状态吧。不管他们对学校生活是否留恋,或着早已疲惫,此时他们必须离开。我们都向往的大学生活,那个独立、自由,可以做很多以前我们不可以做的事情的大学生活,当它离我们很近却一下子变得遥不可及的时候,年轻的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去继续生活,去安抚那颗失落、痛苦的心。其实,高中生活是一个人的战役,打得赢还好,打不赢也要打。因为它不可能给你投降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没有人敢说自己输得起,别拿前途开玩笑。
我甚至对我匆匆离去的高一生活毫无印象,多可悲。那些本应有阳光和鲜花的日子就在我们抱怨生活无味的时候从手里大把大把的逃逸,我多想攥紧拳头,哪怕留一星半点的痕迹。没有人在意你是否过的充实,哪有人会一直陪伴着你,所以才会在拿信的时候盼望出现熟悉的笔迹,直到偌大的校园里全都变成了熟悉的面孔.这个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的年纪,每个人都有着略带颓废又留恋般的伤感。于是我们得到一些不符合这个年纪的东西。可是,贪图享受的我们,谁思考过太早的拥有其实是一种不幸。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从你身旁走过,可没有谁愿为你停留,于是我竭力抓紧在那个男生与女生比例为一比五的班级里的日子,那个曾被我以为是一盘散沙和一盘石子的班级里的日子。教我用不要命和不要脸玩法打篮球的陶K,在周末早晨放弃睡懒觉的大好时光却拉我去校外的小吃摊上蹭早餐;给我讲战术的大鸟,常常用冷笑话逗我们却又露出一副不在乎的表情,恶心的自诩为风一样的男子;还有班长杆子,小说迷金庸……其实把我们班的男生都介绍完也不费劲,一共才十二个人,巧的是真好凑够一个宿舍。兄弟们就这么天南地北的聊着,他们的声音与笑容早就成了我的依赖,总有一天我们都要东西而散,可怜的我只剩下那些不值钱的记忆而已。当有一天我觉得这些记忆最珍贵的时候,那或许也是我寂寞到一无所有的时候吧。大鸟在不久前不再住校,真的飞走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碰到了李文,然后参加了青春采风社,并有幸能当上社长。没想到那个跟我聊了一节课的“同学”李文会是一个实习老师,更没想到能在以后的日子里一起交流并且创建组织采风社。每一位成员的真诚与热情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使我理解了团队的含义。我知道“准高三生”的我们不管有多留恋都要与采风社说再见,祝福它能越办越好。
就这样吧,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
高三,来吧!
点评:
作者用朴实、平和的语调将自己的高中生活娓娓道来,其中夹杂着对似水流年的追忆,对往昔的懊悔,也不乏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尤其是对高三生活的渴望。由目送高三学长们踌躇满志走上高考战场,作者联想自身,内心不免有些波澜,高一高二的蹉跎岁月的确让人不敢放手,但毕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只能让它随风飘逝,重要的是我们还年轻,还有理想待我们去实现。自足现实,作者躬身自问,现在的高中该怎样?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我们也向作者一样,相信只要有梦,只要敢于拼搏,高三不怕,理想的实现就在眼前!高三,你我同行!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青春采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