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的随想

汤圆的随想

文、木然之。

时间最不值钱,你不想花,口袋里却去了一截。

晚上,又是搓汤圆的夜了。想起来,已经有六年没在家里帮奶奶一起搓汤圆了。清楚记得小时候,每次搓汤圆的时候,我都要和奶奶比速度,看谁搓得快。有时候还抓了四个一起搓,当然,把它搓成了一个。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当时能量太大了点。其实吧!最搞怪的还是一把抓好几个,然后随心所欲的把它们给搓成一堆奇怪奇怪的东西,例如弄成抢的形状、正方体、甚至是捏成一个小人,每次都惹得奶奶大笑,说我不知道“尊敬”节日。当然,这些东西最后还是成了球,没办法,这些东西下不了锅,也上不了桌。现在,离家六年,想再做也不行了。

初中的时候还好,住在姑姑家里,还能洗了手来搓几个。当时的场面可是非常壮观,七个人搓一桌,拼的是速度。当然,质量一点也不含糊,有大的也有小的,还有极个别的“软胶虾”,还没煮就已飞升成了直面几何体。甚至还有更牛X的,直接把它搓成了UFO,从手上直接发射到了脚底。补上一脚,差不多就成了芝麻大饼了,不过质量差了点,不够一口咬的。嘴边也没落后,跟着汤圆发展,唇枪舌剑,说你搓得太烂,说他搓得太潇洒,夸自己搓得太有艺术感,不一而足。不过,最具有汤圆特色的社会主义,当然搓完汤圆的手直接往你脸上一抹,比大宝SOD蜜还管用,保湿、锁水皮肤白白嫩嫩,女生都不用买面膜了。记忆最深的还是当时的水啊!那是拔凉拔凉的,搓完后洗手直接低温杀毒了,连洗手液香皂都省了。突然想想,原来搓汤圆的乐趣还是蛮多吗!

不知道有几个人看过煮汤圆了,是直接把盖掀开,看着汤圆慢慢煮熟的那种。热气腾腾的水面冒起了一串串的水珠,别误会,不是人体身上长的那种。再把汤圆一个一个的放进锅里去,场景那个壮烈啊!现在想来的意义就深刻了,我们不就是需要这种精神吗?为了成熟,我们从生命的起点前仆后继的往生命的终点跑去,没有一丝犹豫。犹豫也没有用,因为会有一只大手,把你从生活的篮子里扔到开水里,尽管死去活来的不要,也只能不顾一切的挣扎,徒劳无功。还有人是直接把汤圆装篮子里倒进去的,得,这回潇洒了,比客机撞世贸大厦还无奈,跟着众人一起,绕着锅壁转圈圈,竖着进去了连横着都出不来。唉!这就是命啊!

煮熟了后当然是吃了,一口一个一口一个的吃,真佩服那些人怎么没给噎到了呢?汤圆是软的,不过个头也不小啊!把一口变成两口,其中的滋味难道不是能更好的体味吗?就像开车吧!开快车,半个钟头就能到的地点,你放慢点,开个四十分钟或者四十五分钟,能更好的看沿途风景,当然最重要的是:更安全。记得,不知道哪位大哲说过:汤圆是个球,吃的时候只不过是把开端和结尾一起吞了,至于那过程,就是肚子里胃大兄弟的事情了。想想也是,吃汤圆不就是好这口爽快,谁会没事干,把汤圆用刀剁成片,用牙签挑着吃。要是有人这样做了,那就是这世界上最大的傻瓜了。哦不!应该可以去申请吉尼斯了。保证你能名扬天下,名垂千古,名留青史……其实,有时候,不需要过程来证明你是高明的,例如高考,大学哪管你如何读白头、伴青灯?人家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分数。考不够?那你就和汤圆一样,搓成球,脚抱着头,滚吧!

最后还是不得不说,关于汤圆的学问还是满深的,至少我看到的只是皮毛,不曾深入研究,因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还只是个高三的学生,只能老老实实的等待高考下锅的那天,无论是没煮熟倒掉还是煮熟了被大学吃掉,于现在,我只能做好下锅的万全准备。但愿不要竖着进去,围着锅壁团团转,横着也出不来,这已经是万幸了。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木然之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