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总恼着写不出华美的词汇呢?平凡不也是一种伟大!一个人长得再漂亮,没有灵魂,跟装饰品有什么区别?矫揉造作除了能获得名利,还能做什么?作文沦陷成掠取名利的工具,不也悲哀吗?
鲁迅先生说过“我的生命的一半都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先生之所谓无聊,是在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明白的情况下呐喊,当时提倡“文学革新”是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的,因为他们还没明白自己的权力,一昧在为主子做事,歌颂主子,做着天过的忠实的奴仆。文是有的,灵魂倒没有,沉浸在一种沉默的状态中,鲁迅先生长空一声呐喊,要震破这静得吓人的气氛,“只有真正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为了迎合试卷老师,夺得高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明明是一帆风顺,如开夜车般畅通的生活,非得在作文上写着,“啊!生活,你给了我沉痛的打击,但我是不会被你击败的,我要战胜你。”这样,赢得了大伙的一致好评,是什么面对挫折如此大度。博得声名后,难道不会良心不安吗?不会空虚吗?不会的,这种文风对他们来说已经是铁哥们了,运用娴熟,好比穿衣服,闭着眼睛也能随穿随脱。
我是一个喜欢批评的人,凡是不好的现象我都要插上一脚,怒而不发,非君子也!
然而我不是鲁迅,写不出迅哥儿犀利的文笔,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我唯有把心掏出来,看看上面印着什么样的思想。
真正的文章,是能够发自己的见解,喊出自己的心声的。当文章沦陷为我们追名逐利的工具时,它还能“萌”吗?它是否已失去了意义。就好比清时的读书人一样只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于当世毫无干系的文章。文章要适时而著。
让阳刚气魄在文章里成长起来,让文章“萌”起来,让那些丑陋的、肮脏的、矫揉的东西死去,才是我们的使命!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诚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