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闲听静无声

落花闲听静无声

李思源

林荫道上走过三三两两的行人。

傍晚时分,落花满地。细碎的花瓣攒聚在一起,先后被趿着鞋跟的脚碾过,轻轻地呻吟。

扫帚细密的毛刷贴在地上来回挪动,蹂躏得支离破碎的残花,安静的蜷曲在泛起寒光的簸箕里,水泥地上仅存一点依稀的印迹,发出微弱的叹息。

不知何时起,零落成泥的夙愿化作遥不可及的梦想,都市里绽放的花朵在繁华褪尽后重重跌落,于冰冷的水泥路面上香消玉损,又有谁还会系着那绢缠绵悱恻的“葬花”情缘?

身处钢筋混凝土拼凑而成的灰色空间,抬头便是苍白的天。在地面上狭小的空隙里填满星星点点的绿意。城市有了自己少得可怜的彩色,却夸夸其谈创造了整个原生态的环境——与自然相比,城市小小的虚荣心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

绿化带旁往往开辟一块公共健身场所。各项运动设施漆着特有的花花绿绿的色彩,于铁锈斑驳处记录岁月流逝的痕迹。一架跷跷板横在其间尤其显眼。无人问津时,重的一头着地,轻的一头悬在空中,显示出各自不平等的构造。我宁愿相信建造者有意而为之:跷跷板着地的一段靠近高大耸立的建筑楼房;被压得高高翘起的那一端靠近矮小稀疏的灌木丛。倘若无意而为之,这比“有意为之”更可怕。它暗示了在都市人的潜意识里,天平的重心已经偏向城市的建设,这种不平衡性恰恰预言了自然未来的命运:人造绿地可能逐渐取代原有绿地,自然会在人们的视线中渐行渐远。跨上跷跷板,以自我的重量充当砝码,压在靠近灌木丛的一段,前方的高楼似乎被我不费吹灰之力地弹起,距离一下子接近,我突然感觉凭借自己撑起自然的一片天是多么的不自量力。水泥灰色于跷跷板的沉浮中似乎在空气里来回晃动,有点像城市人在选择自然与否的过程中意志的飘忽不定,或许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放弃对自然的追求,寂寞伫立的建筑有些像堆叠的积木,我们只不过在做着童话般的梦。企图建立一个“田园城市”必然而无可厚非,但试图从模型中探求自然真正的意义,却有如在梦境中寻找真实那样荒谬。

经常听到各类保护环境的标语,然而真正的自然在人们的保护中也拉开距离。怀着敬畏的心情对待自然,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将原生态概念放大化,疏远化,仿佛人与自然相互独立地存在着。所谓保护,应该是对被保护者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即是怀着同样的悲情对待它。我们在感到绿色缺失时不由自主地想办法补救,于是人工绿地诞生;为了留住季节的变化,人们却选择观赏标本而忽视最后一片落叶凋零时半空中旋转的美丽……人类对于自然一切的设想大多跟人自身的生活与发展相关联,但我们为什么不愿以人性的关怀重新审视对于自然的态度,带着庄子梦蝶的那份酣然,守护我们曾经依恋的这片环境呢?

环保在真正意义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提炼,每一次升华将接受风雨的洗礼,以灵魂的色彩彰显出灵性的伟大。不需要多大的决心,只是在落花时节学会享受寂寞的滋味,即便在水泥灰间呵护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也是一种慰藉。

——至少我是这么想的,可是别人呢?

我还是希望风从不同的方向吹过来。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田心水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