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杂评二——文姬篇
蔡文姬,乱世中的一朵奇葩,饱受摧残,却也最终收获了最后的爱情。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千余年后,纳兰在《题文姬图》中抒发了这样的感慨,这是写给吴季子的,也借以伤怀文姬事。
蔡文姬,名琰,有四弦才之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其父蔡邕为当时名士,家学渊源。
蔡文姬是三国乱世中少有的以文名传世,乃至中华历史上以文名传世的女子之一,前有班婕妤,后有谢道韫,李清照,而蔡文姬该是其中最为传奇的女子。
文姬先嫁与卫仲道,不久便被掳到匈奴,嫁与左贤王为妾,十二载后被曹操以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赎回,留下一双幼子,又嫁与董祀,初受冷落,最后董祀为其妻贤才所感,最终琴瑟和谐,隐居终老。
这些都在其次,蔡文姬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的才,而不是貌,毕竟人总会人老珠黄,她的才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而愈加美丽的珍珠。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写文姬归汉之后与曹操谈及家中原有藏书大多被战火所毁,曹操大为惋惜,孰料文姬又说:“家中藏书我能背诵的不过四百余篇。”便将其一一录写给曹操,让曹操大喜不已,深为敬服。
四百余篇,数十万字或是近百万字,文姬竟是默了出来!这是怎样的文化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此之谓文姬欤?
也正是这样的女子,才征服了那个匈奴的左贤王,一个掳掠而来的女子受到了较为良好的对待,不是从心底佩服,又怎么会如此?再说千两黄金,白璧一又也非小数目,文姬的“身价”何其高也!
文姬,命途多舛,但是鲜花总会绽放,是明珠总会发光,世俗的尘土无法掩盖她绝世的光芒,她,自知地守来了那个乱世算是不错的结局。
蔡文姬,传奇的女子,落幕的人生,永不落幕的辉煌。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吹花嚼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