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镇安中学 蒋繁荣
千百年来,隐士都以他们清高的风骨令无数后人为之赞叹不已。究其根本,是因为隐逸是一种美,怡然物外、恬淡闲适的自然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者所选择的题材正凸显了其储备的阅读能量。只有占有了大量的题材,才能优中选精,不落俗套。
昔日,陶元亮田园植菊,悠望南山,看飞鸟相与还,怡然自乐;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恬淡雅适,以梅为妻鹤为子,何等超然,令人歆羡不已。如今已进入现代文明时期,清高隐逸之美似乎早已被纷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但它并不会因此而被遗弃,相反,将更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世人去追求。事例与议论并举,提出中心论点。
隐逸之美在于超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能不拘泥于世俗的眼光,以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一切。对于隐士来说,还有什么看不透、放不下呢?挥别尘杂,独求清高,融个人于自然之中,淡泊名利。
隐逸之美在于闲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远离俗务,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碧水青山、蓝天白云,体会“躬耕垄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于溪边濯足、林中吟唱,“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还可以独行雪中,任飘落飞花纷落,看群山叠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生“荡胸生层云”“浮游于天地之间”之叹。三个分论点的并列例证,形成了文章的结构美。
隐逸是一种境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站在一定的高度去俯视乾坤,彻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便不会因为人事变迁而伤感哀愁,更不会由于悲古伤今而黯然泣涕。能把一切改变归结于万物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当中。从而树立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由隐逸淡泊而长久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导人的一生,那么,隐士的内心世界还会有孤独与空虚的存在吗?
隐逸是一种胸怀。对于隐逸之士而言,可谓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包罗万象。一切了然于心,以包容之心居世,用大气度、大胸襟去处世,游刃有余。“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是人的胸怀”,然而,有如此气度的人盖几人欤?居士可以!青莲居士笑看名利,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名传古今,可见一斑。
隐逸的灵魂是隐士人格德操的体现。隐士深沉而又朴实的人格美早已融于他们淡泊的一生。虽随岁月飞逝,人亡世迁,但其灵魂的高洁与芬芳将永不淡褪!在嘈杂多变的尘世为自己辟得一片安静的荫地,照自己的追求去生活,使自己的生命在平凡中不失伟岸。这就是归隐之本。论证的核心部分,也是文章主旨所在。
选择归隐,也就选择了别样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视角。能够看淡一切,芸芸众生与天地万籁皆存乎一心。此时,你就会顿感豁然开朗。用恬淡的眼光去看待你的周围事物,便觉茅塞顿开。你会诧异地发现这个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和谐。
现代社会日趋复杂,可谓矛盾重重。大多数人都认为隐逸就是退缩、自卑自弃、颓废的标志,与风起云涌的时代变化形势格格不入。其实不然。这条途径反倒成了调节剂。成功者将为了更远大的目标自强不息,而失败者也应尝试着隐逸一段时期,转变一下理念和心情,暂得一丝精神寄托。这也许就是生活中常闻的某些人匿迹江湖数载后又重现于世,准备卷土重来的原因吧!
古时,无数节士隐退,留下了璀璨的艺术明珠和经久不灭的千古芳名;今日,隐逸之道又帮助了某些人渡难重生,重整旗鼓。可见,隐逸之途已被历史证明了其价值,并有意无意地保留到了今天。相信隐逸之路将会以它特有的魅力和妙用保存、流传。而岁月将会为之注入新的内涵,使隐逸之美永葆活力!
获奖理由:
视角独特 思维灵动
亮点借鉴:
在世风日下、纷繁浮躁的当下谈及“隐于世”之美,反映了尚未涉世对未来充满希冀的少年一代的忧虑心情。他们已经看到了只顾急功近利而缺少宽广胸怀和超脱境界的芸芸众生,在走入滚滚红尘之前为自己的心灵留一块净土,这不仅是对隐逸之美的赞许,更是对其性情的大声疾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