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怀揣着不安看都市人如蝼蚁般爬在豪宅里,爬在提供美味佳肴的饭桌上,爬在金黄喷香的薯片上,爬在疯狂的抢购中,爬在冷漠与内心暴力的孤独中的时候,我持续以安静的姿态,用肉体扛着灵魂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丛中左冲右撞,想寻找一个可以让它容身的精神家园,这注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一开始便将我们引入一个深沉、冷峻的世界中,抓人眼球。
窗外的天空又高又蓝,就像没有过往事一般,纯粹得像个孩子的脸。我却常常想起那部纪录片,那是来自大山的孩子艰苦求学,渴望读书,沐浴心灵的故事,它深沉质朴而感人。每每想起,我总会自愿地融入那个黑夜深邃博大的胸怀中,遥想着那几束刺破了沉沉黑夜的烛光,照亮了书本,照亮了心灵……
风把我的笑容扬起,轻浅地流淌,我就这样感受着我的身体与思绪分离,空旷灰色的雾气,飘扬在远方……
暮色四合,四周黑漆漆的,空气中蕴藏着巨大的等待和忍耐。淹没在夜幕中的校园顿时变得乖巧了,它收敛了白天的些许傲气,将学生琅琅的读书声,阔气的谈笑和精灵古怪都消融在稀薄的空气中。我独自站在空旷寂寞的操场上发呆,寻思着这里的人们对文明,对前途命运,对读书识字的一种无奈和妥协,那是何其令人心酸!人类发展到今天,我们有一种本能的对知识对文明的崇敬与向往,每一个有条件的人都有义务做好知识、文明的传承工作。说真的,在这样贫瘠的山里混得一顿温饱便是一种福祉了,勒紧腰带过日子容易吗?更何况能上学读书,那是难得的奢侈了。
此处屋舍俨然,阡陌交通,峻美多情的山峰隔开了山的另一头世俗的生活。停电,说得实在点,便是这里的电力流水线不良,这是一件正常的事儿,只是觉得什么都在黑暗里荒废了,比如,孩子们的那点心愿像断了线的珠子,连贯不起来,只得散落一地。仿佛能听到一颗颗珠子落地的噼噼啪啪的声音,让人觉得落寞,凄然。
思绪的线无限拉长,似乎在等待某种转机。忽然发现不远处有间小屋透着脆弱朦胧的红光。来不及思量,脚步已迈出了。慢慢近了,从高高的窗棂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坐落在一个被烛泪填满的木板上,盈盈的泪,沉甸甸的:五个小孩正围着看书,他们手中似乎有烛光的指挥棒,火焰总是随着他们翻书的方向倾斜了又立正,立正了又倾斜。我禁不住探寻这屋里蕴涵着什么神奇力量:五张旧木床像沉默的宽容者立在屋子里的墙根儿,打着补丁的床被规规矩矩地静卧在床的一头,另一头则整齐地叠满了书本,床底不像都市人的那么冗杂,有各式各样的鞋子,他们的床底显得干净、利索。屋里四壁陈旧发黑,单薄地在烛光中抖动。他们坐在小板凳上,弓着背很专注很享受的样子,完全沉醉在书的芬芳中。我一向不惮以最坏的打算去猜想这个村落的未来,而此刻我正猜想着蜡烛纤细的身躯竟有如此大的能量,在四周漆黑的背景下,异常温暖而明亮。
我似乎感到眼前的光在扩大蔓延,烛光中的身影逐渐高大,快要漫过我的视野,这烛光连同整个苍茫大地放射出璀璨无比的希望……
收回了天马行空的思绪的那缕线,坐在偌大的房子里,窗外是城市的暮色,玫瑰灰般的天边云际和往常一样沉寂,刚才的偶然的“际遇”,使尚稚嫩的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些孩子求知若渴。也许他们不懂得所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们只是知道在生命中要有书的陪伴。在平日里,填不饱肚子,但读一本好书就犹如赴一场人生的盛宴。读着书,明白了人活着不能单靠食物,还要有夜晚波澜壮阔的苍穹、拂晓明亮清澈的天空、日落多彩缤纷的晚霞;读着书,生命能借着这坚强的羽翼飞翔。只有人心中有思想的时候,才会觉得天空不只是天空、晚霞不只是一种风景,而是都承载着一种精神。
借着这羽翼,自己也许在不远的一天,注定要义无反顾地逃离满目疮痍的地方,找寻足以让心灵喘息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令人站稳了脚跟,不再有灵魂的削价,而是挺直了胸膛,面朝前方,放出明亮的眼光,平视自己,平视现实,平视世界。
找寻,在温润墨黑的天空下那点点烛光。我的整个精神家园在那点烛光中化作飞蛾扑在熊熊烈烈的火焰中作激烈的焚烧,霎时灿烂狂舞……
广东省深圳市南头中学高三4班冯靖婷
获奖理由:
个性张扬文采斐然
亮点借鉴: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其实相对于人的地位,知识更多地会影响到人的思想、性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知识,才能使我们脱离低级趣味,变得高尚,变得从容,从而更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本文已收入《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精选》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点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