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
——题记
风柔雨细,背景倒映,谁解江南古屋意?
江南的风很少怒吼着横冲直撞,它们只是规规矩矩地漫步在一条条幽静的小巷,在孩童的指尖嬉戏,徘徊于淑女的发间不肯离去。它们会好奇地缠住路过江南的人;在它们黏黏的蜜语里,客人们会不知不觉地倚在烟柳旁,任思念驰聘,风中会传来隐隐绰绰的曲调;过于洋气的钢琴、小提琴不适合这里。江南的主旋律是古典,是诗意。于是,在某个清晨或傍晚,撇开杂念,嗅着泥土的清香;在微弱渔灯的温暖下,吹一曲苇笛,让跳跃的音符徜徉在唇隙;为如画的江南添一笔神秘,成为我的梦想之一。如诗如画的意境,体现了若有似无,风的柔美。
江南青幽幽的石板路受不住滂沱大雨的洗礼。于是造物主给予了江南细腻的雨滴,而下雨时总会有一层朦胧的雾气在各个角落扬起。芭蕉在雨后绿得透彻,屋檐上残留的水会首先缠成一条条纤细的银丝流下,渐渐地一滴滴地穿成珠帘。最后,凉凉的石板路上便响起小孩儿赤脚奔跑的声音了。断断续续的烟雨给江南披上了一件白色的纱衣,这件飘若浮云,清静如水的嫁纱,迷蒙了往昔,模糊了过去。我便开始在其中憧憬——永远置身于这种氛围中,让世俗的纠缠远离。
把江南的景致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应该是与天堂齐名的苏杭吧。这两个地方都不乏古屋。是的,古屋,江南如一个忧郁的淑女,如果有过多的现代建筑,便脂粉气太重,反而失掉了那份诗情画意,也就没有它所特有的神韵了。对于江南古屋的印象,大概来自于林俊杰那道《江南》的MV里——青砖为主要材料,砖与砖的缝隙里挤挤挨挨地塞满了苔藓与野草,几根木制的横梁点缀其间。但就《家》《春》《秋》中的述,还应该有方天井,有个院落,有一条循环河在周围蜿蜒盘绕。在古屋中游荡,品析悬在墙上的几幅水墨画;玩赏摆放在雕花木架上精美的青花瓷,把手掌伸进从天窗射进的阳光里,让它们如梦幻般地在我的指尖舞蹈,最后消融在无边的快乐之中,也常常在我的梦境中反复演绎。
淑女应是江南韵味的最好载物,有着足够清婉的名字:黛玉,如是。平时足不出户,斜靠在红木栏杆上,将漏声听似筝声,月圆之际独上西楼,对着青石板上的月光轻吟柳永、秦少游的诗句,怀想着“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爱情。静悄悄的毫无声息,如出水芙蓉一般澄净。她们乖巧如一只小兔,身上的棱角在江南的空气中早已打磨干净。此处写“淑女”,和“风”“雨”“古屋”的描写相互映衬,凸显了江南特有的古典气质。但请不要以为我想成为一个淑女。我只要拥有她们满溢的才情,仅此而已。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一直感动于江南的美丽,在夜深时常常想象着那个天堂,心也就变得沉寂。但在我的印象里:除了少数几个泛着铜臭味的旅游区外;在地理上本属于江南的地方,弥漫的不是秋日风絮,而是千千万万欲迷人眼的尘埃。芭蕉宽大的叶子总不完整,而荷塘里漂浮着的塑料袋与白莲一个劲儿地攀比,这不是我心心念念、魂牵梦萦的江南啊。城市上空云霾堆积,黑暗渐深。太多太多旖旎美好的景致在喧嚣中悄悄退隐。从一块青石板,一根绿藤,一缕炊烟到一河清泪,一切都在一丝一毫地改变。现代化席卷而来,我们在钢筋水泥堆砌成的森林里,在被分割成条状的天宇下,在比满天星星更为明亮夺目的霓虹灯里迷失了自己。凤凰在九天中悲鸣,因为没有人能想起散布天涯的古文明。如今的富丽能称做辉煌吗?江南的鼎盛时期不在于灯红酒绿,而在于烟柳摇曳,细雨氤氲。我不知道是受了古往今来迁客骚人的欺骗,还是自己欺瞒了自己。但我知道,我定然找不到一处纯正,天然的江南风景。那么,戴望舒的雨巷在哪里?阿金的迷楼在哪里?沈万三的足迹又在哪里?它们大概被历史深邃的眼神淹没,大概它们从来没有存在过。现实与幻想的反差,形成强烈的对比,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耳机里,林俊杰在《江南》忧郁的调子里,沙哑地唱:“离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浓,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心碎了才懂……”
湖南省岳阳市邱化一中229班 曾雪新
获奖理由:
立意新颖 布局巧妙
亮点借鉴:
诗化语言,营造唯美意境。我们在口语交际中经常强调的“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此项原则迁移到书面写作中同样适用。烟雨江南的唯美正是在作者清丽的诗化语言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这也是本文胜出的重要元素。
虚实对比,凸显主题。本文的主体部分,作者用两个对比来布局。第一部分的美丽风景,仅是停留在诗文中的“虚”。作者越是渲染这份美丽,越能突出正在衰落的“江南”实景。在对比中,作者所暗示的梦想实质也清晰地得以彰显。
本文已收入《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精选》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点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