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天生怕冷的孩子,可命运却一再地和我开玩笑。
它不仅让我出生在寒冷的冬季,还令我生长在北方;它不仅让我成长在一个奔波劳顿的家庭中,还令我饱受生活的苦难。这一切,写满了我从小到大的记忆。
印象中,从我很小的时候起,我便生活在路上。几乎不出半年,我就要随父母带着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去另一个地方。我的家可以在一个小镇上搬迁十多次,可以是快要坍塌的房子,也可以是光线很暗的仓库。而这一切,我都无法选择。父母越是努力想改变生活,苦难就越来越深重。记忆是陌生的,是寒冷的,是令人窒息的。我开始埋怨我的父母,因为他们无能,他们只能给予我这些。他们为了生计而忽略我,我们之间似乎不存在爱。
当我看到其他孩子与父母亲密的时候,我知道我与他们不同。于是我远离他们,于是我冷漠,于是我更加害怕寒冷。我觉得生活充满了苦难与不幸。即使正值盛暑,我心中仍旧是冰冷的寒冬。文章先抑后扬,将“冷”渲染到一定的程度,与后文感受到的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也曾努力过。在茫茫人海中,我试图找到一个可以化解我内心那座冰山的人。可我失败了,因为从他们眼中,我只找到了鄙夷与摒弃。他们的嘲笑都弥漫着寒冷的气息。我终于不再幻想,选择了放弃……
那天,我游荡在街边。突然,我眼前出现了一抹红,很鲜艳。我抬起头,是一家书吧。我那麻木已久的心就那么颤动了一下,很真实地颤动了一下。我走了进去,里面出奇的安静。到处都是红色,像火,折射着温暖的光。对书店环境的简要描写,富有象征意味。
在一个角落里,我发现了两个字赫然印在一本颜色古朴的书的封面上:审判。我轻轻地拿下它,抚摸着它粗糙的封面,心里有点儿异样的感觉。随后,我打开它,细细地品读,便很自然地融入了进去,一切喧嚣都变得毫无声息,只有书。随着一页页地翻动,我感觉到了心中那股暖流越来越浓,越来越浓……最后,我一遍一遍地重复那句话:“爸爸,妈妈,我是爱你们的。”很陌生的字眼,却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努力寻找,努力回忆。我的记忆随着思绪进入了童年。那时有个快乐的、没有忧愁的小孩子,在她父母的耳畔,用甜美的声音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而今,那个小孩子长大了,懂得了忧愁。她变得冷漠,害怕寒冷。心痛冲击着我。我才发现,我记得一切,只是将它们深埋在心中的小角落里,视而不见。我一遍一遍告诉自己:“不要相信,世界上根本没有爱。骗局!这些都是骗局!”可它又那么真实,真实得让我觉得有一种淡淡的感觉萦绕着我。我仿佛有了破茧成蝶的冲动。
当一个人内心的孤独找到寄托的时候,他会情不自禁地去把握它。书籍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让我去追寻。
我便这样开始了我读书的艰难而温暖的历程。
我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省下几顿午饭只是为了史铁生全套的《我与地坛》。他用他的经历启示我们:遇到不幸固然是不幸的,而真正的不幸是你无法坦然地去面对不幸。同时,他用并不华丽的辞藻演绎了他母亲对他平凡却又伟大的爱,有牺牲,有隐忍。我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穿着单薄的衣服去大书店,只是为了手捧散发油墨香的朱自清的《背影》。朱自清用一件简单却又感人肺腑的小事启示我们: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在于是否用语言表达,它的存在需要用行动去鉴证,用心灵去体验。而且亲情不受环境的束缚,它可以劈开任何荆棘……当我与他们共同落泪,共同伤感时,我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我的心正慢慢蜕变,温暖了,善感了。
“我”找回了生命中最珍贵的“温暖”,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我终于又找到了当年读《审判》时的感觉,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我知道我的心也在重复那句:“爸爸,妈妈,我是爱你们的。”尽管他们对我的爱那么简单,可又那么显而易见,比如冬天早晨的一句叮嘱,比如早饭碗里的一块炒鸡蛋。
日子一如既往地艰苦,而我终于可以摘下冷漠的面具,用灿烂的笑容面对这个大千世界。明白父母的爱使我站了起来,而了解其他的爱是我前进的勇气。冰心用《寄小读者》告诉我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可以逾越年龄的友谊;安徒生用《海的女儿》告诉我有时候为了爱的人可以牺牲一切;诸葛亮用《出师表》告诉我对君主的爱可以绵延到他的子孙;舒婷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告诉我人还可以有更伟大的爱——对祖国的爱。主题升华,强调了在书中小作者还了解了友情、爱情、君臣情和对祖国的热爱。
生活中的挑战是一种财富,一种无形的财富。它让我穿着铠甲去生活,去亲自体验形形色色的爱,从人生的冬季走过,并且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曙光。然而,开启这财富之门的那把钥匙正是我的太阳——书。
现在的我,终于可以像小时候一样,用甜美的声音欢呼:“今天的太阳真好!”
辽宁省新宾县高级中学高一7班 徐春静
获奖理由:
行文流畅 真情实感
亮点借鉴:
抒情真挚感人。虽讲述读书的感悟,作者也为我们呈现出她内心世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记载了与书籍有缘的那段岁月。书籍带给作者的不仅仅有知识,还有对亲情的感悟,对生命的启迪,对大爱的了然。
语言质朴而动情。本文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没有大声疾呼的呐喊,而只是如与挚友夜谈一般,将诸般感慨娓娓道出,于平和中见真情。
本文已收入《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精选》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点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