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事

筹已经在那里躺了很久了。它并不像别的人——哦,也许该说别的乐器——那样喜欢热闹的场面。它并不排斥孤独,也许是已经习惯了,习惯没什么人搭理。读罢开头,我们才恍然大悟,本文是以寓言故事揭示深刻的生活道理。

直到那一天,一个唢呐被放在桌子上,就挨着筹。

“他去世了。”筹用一个干瘪的声音说。

唢呐似乎吓了一跳,然后尖声细气地说:“是的,所以我到这儿来了。”

筹打量了唢呐一会儿,用一种苍老的口吻说:“你很年轻。”

唢呐看着筹身上的斑斑驳驳:“我知道。你……呃……看起来跟普通的笛子不太一样。”

“我不是笛子,我是筹。”筹平静地回答。

“哦,对不起……”唢呐显得有些尴尬。

“没关系。”筹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误解,“好久没跟人说话了,你想听听我的故事吗?”

筹诞生的那天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当它被一双苍老而粗糙的手举起来最后端详的时候,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辉也照在了它的身上。几天后,它出现在铺子里,看着身边的乐器一个个被挑走,发现自己有了一种作为一支筹不该有的急躁和期待。终于有一天,一个男人从铺子里买走了它。他听见老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年比一年少,以后还是卖别的。”

那人小心地把筹装在一个布袋里带回了家。“爹,买回来了?”一个10岁上下的男孩子迎了出来。

“给。”那人把筹递给了他儿子,“从今天起你就开始跟我学斜吹,不许偷懒!”

它立即明白了有着一头乱发的男孩子就是自己的新主人,也明白了自己还有个外号叫斜吹。

男人少言寡语,但对儿子的要求很高。“不对,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不是那个样子,你就是笨死的!”

“这根本就吹不响,别人都不学了,为什么我一定要学?”

“别人学不学我不管,但你必须学,因为你是我儿子!”

当男孩的嘴唇又肿又胀时,筹终于发出了清亮柔和的声音。

筹不是没有经历过大场面,道观和寺庙的宗教仪式总会有用到它的地方,它有时也给村里的红白喜事出点儿力。

它也曾经辉煌。有一次演出,筹的高音博得观众热烈的鼓掌,这时房梁上站着一只鸣叫着的黄鹭鸟,与筹的高音相互较量,结果筹越吹越高,那只黄鹭鸟气不过,竟一头栽下来摔死了。运用衬托手法凸显“筹”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

故事讲到这儿,筹终于露出了笑容。

许多年以后,男孩也成了父亲,而他的父亲,却快要死了。

“儿子,你……过来……”他虚弱地唤道。他的儿子俯过身去:“爹,你说。”“你得答应我件事儿。”“噢,你说。”“我这辈子没留给你什么,就是教会了你这么一门手艺,这是家传了好几辈的,你得给我传下去……”

说完那句话,他就死了。

“我猜他根本没有做到。”唢呐尖刻地指出,“他让你在这儿躺了那么久!”

唢呐说的不完全正确。他找了份工作,因为吹筹挣的钱实在太少。但他经常找机会说服别人学吹筹,他也曾收过两个徒弟。不过后来他们都放弃了,因为那太难了,也太费工夫。没有人愿意为了继承这门没什么用的手艺去让自己的腮帮子又肿又胀。

他很失落,筹也是。

它不止一次看到他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吹奏自己的寂寞而忧愁的眼神,它也不止一次感受到他曾经纤细灵动的手指迟缓笨拙地抚摸自己的浓浓深情。

终于,他也老了。他已经没有力气再四处奔走演奏和劝说,他甚至没有力气吹筹了。

筹开始躺在那张桌子上,好多年。

今天,它看到那个寂寞的老人死了。

“你是幸福的。”筹看着唢呐,“我甚至不知道现在还有谁懂得吹筹。要知道我们家族已经有八千年的历史了……”

“相信我,会传下去的。”唢呐真诚地说。

“其实……”

“哦,他们要来把我带走了……真希望能听一听你的声音。”唢呐最后看了筹一眼。

又剩下它一个人了。它听见窗外吹吹打打地办着丧事。

“其实……我害怕寂寞。”通过“筹”直抒胸臆的表达,警示中国文化传承正处于的困境。

后记:筹是一种古老而罕见的乐器。筹形似竹笛和箫,却为斜吹,音质介于笛和箫之间,兼有笛音的清脆、明亮与箫声的柔和、优美。岁月流转中,筹仅在道教音乐中有保留。如今这门绝技面临失传,中国文化传承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后记的设计,进一步彰显文章主题。

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高一10班 濮 杨

获奖理由:

想象丰富 视角独特

亮点借鉴:

筹就这样尴尬地被陈列,被遗忘。它的故事在老人的最后一声叹息中渐渐尘封。当筹事已成往事,传统文化曾经耀眼的光环已黯然失色,正一天天淡出人们的生活。如果在记忆的角落尚给它一个位置,也许有一天它还会重焕容光。可惜,演奏筹的技艺已经失传,我们也只能望着它古老而深沉的容颜断想。

本文已收入《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精选》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点击购买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