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因死亡而再不能去远方流浪时,我知道,在如水的月光下面,依旧有缱绻弥漫的书香,将我围绕。——题记题记统领全文,很好地点出了文章的主题,告诉读者自己与书那绵延不绝的情缘,为下文展开叙述作一个总结。
我有长长的刘海,夏天有风的日子里它们会潇洒地飘在额前。它们就像摇曳的旗帜迎风招摇,它们的根就在我的额前。所以我也可以像轻盈的叶子飘啊飘的,但决不会离开土地。书香,就像土地被打湿的味道,从睁开双眼的那一刻起就延展在无尽的咫尺和天涯,萦绕在我的世界,渗进我的生命中。
关于爷爷的记忆,一直浸着浓浓的遗憾。老人家身体康健的时候,我嗷嗷待哺;而当我终于可以读书识字时老人却已驾鹤西游了。留下太多尚未完成的探索,太多尚未了结的心愿。爷爷有个很神秘的房间,装着两排高高大大的书橱,那时我从来不知道当冬天的阳光透过窄小的玻璃射进古朴昏暗的小屋,迎光飞舞的尘埃和满地的绰影有多美。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回忆那些与爷爷和书屋的故事,书屋里,迎光飞舞的尘埃和满地的绰影在小作者眼里也有别样的美,足见书屋在小作者心目中的无穷魅力。直到爷爷过世后的第五个祭日,牵着爸爸的手第一次推开那扇尘封了六个年头的木门,才豁然发现——生命中有一种震颤、来自书籍的默默注视。像是走进了一个全然陌生的空间,连脚步都变得小心而轻盈。穿越了时光的文字,穿越了生命长河的图片,记载着浩瀚历史的诗篇,记载着漫漫征程的画卷,此刻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懵懂中的这个小丫头。等待是种震慑人心的力量,从推门而入的那一瞬起,便永久地烙印于成长岁月之上。回忆初次进入书屋的感觉,那种震撼,震慑人心的力量,在此刻正闪耀着灿烂的光辉,优美的文字让读者沉醉其中。
爷爷的书籍,翻开是泛黄的纸张,夹杂着那个时代所有的浮光掠影。篇后常常会有老人家简短的几个字,或是令人琢磨不明的标点。想象着在战乱年代,建国初期,十年动乱,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这些书曾给予爷爷多少无言的抚慰和安定,曾在最孤寂最黑暗的时期里给予爷爷多少生存并与之拼搏的力量和勇气。在《红岩》扉页上,爷爷用鲜红色的笔写着:“我绝不!!!”大大的惊叹号像怒放的芍药在暗黄的纸面上傲然醒目。纵然无法猜透爷爷“绝不”的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历史记忆,单是那凛然的符号就足以说明老人不屈的傲骨和挺直的脊梁。一本本翻阅,一本本品味,每个标志每个符号都隐含着多少艰难前行的岁月,都承载着多少执著不屈的信念。看着爷爷曾经读过的书,想象着爷爷的经历,这间书屋承载了爷爷坚强不屈的信念,深深地触动了小作者。能够得到八十九岁长寿的福报,我想也是这些书,在冥冥之中给予他不老的源泉吧!
我的成长征程,就是从这些年代久远的故事中开始。看书的时候,最喜欢放上一段轻柔的音乐,把书摊在膝盖上,沏一杯普洱茶。浓浓的茶香,淡淡的音色,暖暖的阳光。从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寻找真我,从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中体验生死真爱,从雨果《巴黎圣母院》中了解美丑的真谛,从《牛虻》中看到人性的软弱,从《大忏悔》中品出监狱背后的纠缠……长大的过程就像蛹破茧而出,一步步都浸透着疼痛和心酸。好在当冬天的迷雾缠缠绕绕遮挡住孱弱的阳光时,春天已悄然来临。
我想我是个头发很柔软的孩子,是个会站在角落里望着天空的一隅而陷入无尽的幻想中的孩子,所以我有颗同头发一样柔软的心。那里时常会蹦蹿出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我常常可以听得到有风从里面吹过,铮铮作响,无眠无休。我晓得青春期不可名状的烦恼已经来临。郭敬明、韩寒、张悦然、颜歌,80后的作品接踵而至。他们凄美的文字,嘲讽的语调,逼仄的情感,抽象的描述,一度占据了我全部的空间。直到安妮宝贝的作品出现,就像台风过后的水面,曾疯狂喧嚣的生活终归于平静。除了满目疮痍,只留下每天淡淡的悲伤和微笑,浅浅的牵挂和想念,渺渺的希望和渴求。“我们真的要走到很远很远,才能够明白,自己的家曾经在哪里,又是如何地,不能再回头找到它。”把心抚得平平的,疼爱家人,珍惜生活,简单快乐。成长着,青春期,80后的作品,如约而至,感受那些文字,体味其中的五味人生,让自己坚强勇敢在成长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18岁就要告别,19岁已经翩然而至。只是当星空灿烂阳光娇媚的时候,会眯起眼睛感受发丝在额前轻舞飞扬,而再也不会无所适从,恍惚如梦。
后记:
一直以为成长是简单的走路,一步一个脚印就会走到最高点。爷爷的书橱让我明白,书籍,是天使爱护我的翅膀,所以成长,还可以飞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吉林省白城市第四中学高二1班 陈红
获奖理由:
感情真挚文采斐然
亮点借鉴:
读着这些出自灵魂的文字,我们像是在倾听坐在对面的女孩子的成长故事。这故事中的种种细节,又何尝不是我们曾经历过的点点滴滴?也许,无论跨越几个轮回,情缘的真谛会始终如一。
本文已收入《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精选》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点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