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开辟,万物顿生,鹜飞霜洲,雁横烟渚,描绘出山河壮丽之观。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奇。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这如画江山又令多少人感慨万千。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
穿越岁月的长河,来到远古的碧天。那蓝天碧水,渚清可睹;先人们或耕织,或狩猎,与自然相处,给这幅历史画卷添上了和谐之美。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这梦一般的时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神韵之美赫然映在其中。
魂游天地,梦随境迁。这幅江山之画依旧在不停地展开。岁月之河仿佛永不知疲倦地奔流而去,像是一支挥动着的画笔,在这江河之上,描绘着人与自然的壮丽篇章。
祖国的万里河山上,一片繁华似锦。山是脊梁,水是血脉,草木是毛发,而人则是灵魂。时间的磨合,使人与这河山血脉相连,仿佛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阳首山上,伯夷采薇而食,饮露止渴,诉说着向往自然之情;南山中,陶渊明种豆采菊,绘就和谐之景;一代伟人毛泽东屹立于长城之上,看千里冰封,赏万里雪飘,赞江山如此多娇……将历史发展中的不同场景放在同一时间维度里描述,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画中有人,人中有画。正是这活灵活现的人,挥动着画笔,描绘了这壮丽的河山、怡人的风情和和谐的韵律。
仰望长空,一行大雁追着晚霞而去,踏着云雾而飞。脑中不由得浮现“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景象,真可谓——秋叶满地,彰显和谐之美。
鹰击长空,是壮美;鱼翔浅底,是自由之美;清风拂晓,是宁静之美。正是因为这诸多的美,才给这江山增添了许多异样的美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道尽了凄凉。但我们从中又何尝不能看到,虽然北风卷走了这满地的沧桑,吹落了这画中的旧气象,却带来了生机。而此时此刻,人又开始忙碌起来,树木开始换装,绿色世界也开始积蓄力量,等待春的到来。充实、平静和和谐充斥于天地间,给这江山添上了浓重的一笔。沧海桑田,风云变幻;落英缤纷,艳阳当空;花甲之年,豁然自足。这变化,这平静,这祥和,交融变幻,透露出和谐的气息。直接和化用古诗文进行联想,富有韵味。
江山似锦,风景如画,神游于天地之外,俯瞰五岳之豪迈。长城的蜿蜒,像一条盘卧着的龙;泰山的巍峨,显示着帝王般的威严;珠穆朗玛的耸立,支撑着这江山的脊梁。
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可悦人目;蝉鸣虫唱,风声雨声,可愉人耳;星汉风云,世事沧桑,可启人思。用耳聆听,感知天籁之音;用眼丈量,感观奇物美景;用心体会,感悟和谐的真谛。
我不禁遐想:当一片月色如水,当一片日光如纱,采一处和谐之景,将它作为书签,永远停留在记忆的书页里。用新的甜甜的笑靥,感受阳光下的滋味,原来一切都如画,一切都可以更和谐。
放眼望去,那熙攘的人群,那穿梭的身影,那天地和谐的情景,那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生动的江山社稷图。
滚动的画轴不会停歇,绘画的神笔不会暂停……
这如画的江山!简洁却饱含激情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淮滨高中211班 张晶鹏
获奖理由:
行文流畅 主题鲜明
亮点借鉴:
富有特色的语言。本文语言有很明显的古典风韵,整散句结合,辞藻华茂,使人读之畅快淋漓。
引用得宜。对古诗词意境的化用,对古代诗句的直接引用,以及对典故的穿插引用,使得文章充满文化气息。
主题鲜明。文章对和谐的歌唱,一唱一叹,反复吟咏,唱出了时代主旋律。
本文已收入《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精选》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点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