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听得蟋蟀声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那是蟋蟀——

即便是如今,乡间的夜晚还是可以很安静的,静得足以让你听到喧嚣逝后的其他什么声音。

入秋后,空气中便多少添了些肃杀的味道,夜风已一改往日里暧昧的风格,开始有了些许犀利的意味。月色也是如此,清冷到了骨子里,悠悠地渲染开了一种淡漠的冷色调,装点这秋夜的清寂氛围。细腻的描写从视觉、触觉、听觉入手,给读者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氛围。

蛙是夏夜的女神,然而她的仙踪早已远逝,已成了不可靠的记忆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而极具天才的独唱者螽斯也失掉了那曾经引以为豪的磁性嗓音,只剩下了一个畏缩的生命在一副鄙陋的外壳中苟活。就这样,当一切似乎都向着一种不可挽回的境地发展的时候,一个声音,属于蟋蟀的声音开始凸显出来。

这声音很有些飘忽,需要你仔细地听——是一种简单的沙沙声,很轻很淡,来得波澜不惊,但却是恰到好处。声音如涟漪般荡漾开去,恰似清冷的月光下泻铺成的湖面被一颗玻璃弹珠打破了死寂,泛起粼粼柔光,产生了奇妙的效果。运用“通感”,化抽象为具体,变平实为生动,令人耳目一新。那声音或近或远,忽高忽低:认定它远的时候,却似在耳畔萦绕;以为它隔得很近时,却又无从找寻了。这是一种趣味盎然的追闹,你是生不得气的。

渐渐地,一种迥然不同的风格开始主导起整个旋律来。之所以说它不同,是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明晰轻快甚至可以说是急促的节奏,似乎刚才的只是一小段序曲而已,而真正的演出现在才开始。一连串的短音贯穿在一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节拍紧凑得似乎连喘息的空隙都没有。但不得不承认这竟一点儿不会令人产生杂乱无章的感觉,相反的,这种激昂的调子营造出了一种特殊的音效,有着协调一致的基调与鲜明的节奏,前者使它充溢着明朗的感情色彩,后者让它如吉卜赛女郎般热情奔放,轻舞飞扬。倘将前面的序曲看做肯尼基的萨克斯吹奏,更多地在演绎一种悠扬的jazz风尚的话,那么后者则是更有中国味儿的二胡奏出的《光明行》,热烈、张扬,冲决一切黑暗,向着光明前进——浩浩荡荡,锐不可当。

我被它的酣畅淋漓所感染,空空地费了好一通气力,试图搜罗更多的形容词来装点这精致的音乐。但同时我也清楚,即便是如此自己仍然无法描述出它的万中之一。但很快我就释然了:天籁只要去听就够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既然如此,又何必妄图用自己苍白无力的语句罗列去讨扰它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这场音乐会终于进行到了高潮,独唱也早已壮大成为了大合唱,各音部的变奏更使它增添了富于变化的独特魅力。乐音夹杂着夜风,夜风裹挟着音符,扑面而来,日里的混沌被销拂得干干净净,所有的不快与郁闷也都被抛之脑后——好清爽。细致的笔触,准确地捕捉到了蟋蟀声的多次变化,且层次分明,秩序井然。这魅力四射的音乐,还富于一种特殊的穿透力,抵达耳底后又直驱入心底,让人不禁会去猜想,如此美妙的音乐会是由怎样伟大的音乐家所谱就。人总是自私的,对于美好的事物总是迫不及待地探讨它的归属:这是济慈的那支,还是余光中的那支?抑或仅仅是属于我的也未可知啊!这个恶作剧式的想法,令我不禁要笑出声来了。

朋友,倘你听得够仔细——这儿还有一种声音,它如此微弱以至于都要为人们所忽略了。这是秋虫们的哀鸣、妥协、无奈甚至于谄媚的意味。然而事实上,它并不是因为微弱才容易被人忽略,而是它真正地作为了一种背景音乐存在着。同凉风冷月一样,是一种陪衬,一种充满了苍凉、冷漠、无助与悲怆的舞台布置。然而它又与蟋蟀的音乐和谐地并存着,并且浑然天成。两者矛盾但并不意味着对立,两者是共通的,谁的存在对对方来说都是恰如其分的——尽管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理念。哀鸣不是秋虫们的错,它们颤抖着吟咏的是对于环境的一种敬畏;而这在蟋蟀那里则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一种努力生活的心态——实际上蟋蟀更像是一位哲人,当然它不会去探讨物质与意识的问题,但却更进一步地反诸求己,身体力行地向我们阐释这世间最简单却又深刻无比的生存哲理。可以肯定,蟋蟀不会是最后的赢家,但它的歌唱还会继续。而这隽永的歌声俨然成为了一种象征,象征一种活着的姿态,饱满了一腔生的气息,如火焰般炽热的生的信念。命运尽可以将它击倒,但却永远不可能将它击败,也正是由此造就了这种坦然的对抗。对此,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只能是享受地聆听——也许还可以暗暗地为它祝福:愿你在歌唱中永得安息。通过与秋虫的对比,凸显了蟋蟀自身具有更值得珍视的动人品质。

流沙河讲听蟋蟀需要一种“心态”,一种“耳朵”。我们的耳朵在更多的时候是被壅蔽的。我们大概也需要这种全新的心态与耳朵来聆听蟋蟀、聆听生活、聆听一切。我静静地听着,恍惚中,仿佛自己也化身为了一只蟋蟀,在轻轻地吟哦: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山东省青州市青州五中高二9班 李亚平

获奖理由:

文采斐然 内容充实

亮点借鉴:

摹写声音惟妙惟肖。小作者描写声音善于运用通感手法,如“声音如涟漪般荡漾开去”,很传神。“一叶知秋”是从视觉上说,其实听觉上的秋未必如此凄惨,就如文中描摹的精彩音乐会,也是很精彩的。

珍爱自然的心态。从小作者如此精致用心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亲近自然的心。葆有这颗心,生活才不会显得呆板。

本文已收入《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精选》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点击购买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