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心能够承载多少,无尽的远方也许会给我们答案。饱含哲思的起笔,营造了一个美好的阅读期待视野。
杨帆咽下最后一块法式甜点,将名模秀发般华丽湿润的栗色咖啡一饮而尽。浓浓的苦涩顷刻间汪洋恣肆汹涌而来,又随了舷窗外翻滚的云朵,稀释成蓝天白云淡淡交互的无限遥远。细腻的笔触,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具体可感的景物。他忘不掉十年前第一次坐飞机的场景:从来不知道云朵之上的冬季,阳光也能如此清澈眩目。于柔软纯白的流云间穿行,不染纤尘的湛蓝那样轻易地就催出了他的眼泪——终于告别了生活十九年的小城,去异国繁华间与蛰伏于心中多年的梦想同行,怀抱的是巨大的感动。
高中毕业的那晚,他们举杯畅饮,笑谈一去不返的年少时光。谈未来,谈梦想,伴以最明丽的笑颜,不诉离伤。不知谁唱了一首《朋友》,有女生开始小声啜泣,紧接着情感如潮水袭来,他们流着泪拥抱身边的人……班长紧握着麦克风情绪激烈:“兄弟姐妹们,三年前,我们因为梦想相遇相知比肩奋斗。今天,同样是为了梦想,我们就要远走高飞各奔前程,让我们干掉这杯酒,十年后的今天,再来相会!”
十年,就这样打马而过。今昔过渡,故事由此展开。
杨帆依然记得那幢水泥色的家属楼,公共厨房被油烟熏得如同历经战火,每到黄昏女人们就成堆地挤在里面揉搓洗不完的衣服。人声噪杂,污水横流,萎蔫的菜叶漂浮成色泽明丽的叶叶扁舟……母亲从不参与她们东家长西家短的杂谈,宁愿提着桶一趟一趟地换水。杨帆不明白女人们看母亲的眼神和他们的窃窃私语,但他敢百分之二百地肯定母亲是这幢楼里最漂亮的女人,尽管平凡生活的消磨已使她的双手粗糙而缺乏光泽,她的面庞却依然有少女般的白皙安恬。父亲是厂里的技术员,早出晚归,钻在工作室里搞杨帆不能理解的研究和计算。继承了父亲的禀赋,杨帆从小就有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读书,泥溺于对渺远时空的幻想,梦想有一天能够到故事的发生地亲历不同的生活方式。
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终于到了破釜沉舟拼死一战的时候了。青春的意义决不在于这炼狱般的高三,却一定需要这炼狱般的高三来锻造并借此加以最深刻的阐释。如同一把锋利的剑,唯有最滚烫的炉温和最惨烈的淬火才能铸就。
那是一个和许多日子一样疲惫但是怀抱信念的夜晚,小城浑浊的空气暗淡了几光年之外星光的微茫,他和母亲在离家不远的公园里散步。初春的花儿以少年般坦荡的热情盛放,全然不顾自己的芬芳会被小城洗不尽的浮尘浸染侵蚀。是景语,更是情语。为下文的行进做了铺垫。在这种似是而非却又弥足珍贵的幽香里,杨帆的心有如小兽冲撞。他停下脚步:“妈,我不想参加高考了。”深渊般的沉默,“我想去法国读文学。”他看不清母亲的表情,亦无从揣度。巴黎的无尽繁华背后是高昂的留学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无疑会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小帆。”母亲仰起头看着他的眼睛,夜色里清凉的温柔汩汩流淌。那是他从未见过的神情。
“给你讲个故事吧:
二十多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并不温润的北国之春。一个当局长的父亲不许自己的女儿嫁给工人的儿子。女儿铁了心跟她父亲大吵一通,就义无返顾地和那个男子在一起生活了。”母亲的眼神无限渺远,仿佛世界只是她睫毛上的一粒尘埃。
“那么后来呢?”
“后来?后来他们一起奋斗,成家立业,有了一个爱幻想的儿子。”母亲意味深长地会心一笑,解开了杨帆心头多年的问号。他明白了姥爷对他的冷淡,明白了女人们对母亲的指指点点,甚至可以想象到他们对这离经叛道的行径嗤之以鼻的同时内心还有几分忌妒和几分无奈。只是他不明白,是什么让母亲,不,让当年的女孩放着千金不做甘愿和平凡到几近卑微的生活厮磨相守。
“呵,你爸那时可是心比天高骄傲得不可一世,什么阶级、成分都无所谓,有他那份英气逼人,我对自己说要是不这么做会后悔一辈子。”
“那你现在后悔吗?”
“娇生惯养不谙世事的女孩一心想着要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谁也不会事先经历未来,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吧。”母亲对他的生活百般呵护,却很少谈及“生活”这样看似平淡实则艰难到有些沉重的话题。他隐约感觉母亲是个有故事的人,却没想到这故事竟如此丰富。
“小帆,你出生的时候你爸就盯着你的眼睛说这孩子有一天一定会远走高飞的,所以才叫你‘扬帆’远航。趁着年轻不要枉活一次,你要走我们决不拦你。我们也都是有过梦想的人,不能让你后悔一辈子。”这一部分的人物语言描写,是对故事深度的进一步展示,同时也使被叙述的平面人物鲜活起来。
巴黎真美啊,这座城市四处洒满了照耀过雨果、照耀过左拉,照耀过波德莱尔的阳光。整点的时候圣母院的钟声会响起来,那钟声就像历史一样悠长。莱茵河不动声色地兀自流淌,用安宁包容了人们的喧器与浮躁,挣扎与思索,情与爱,生命以及梦想。闻名世界的左岸有林立的咖啡馆,有温文尔雅的店主,还有忙碌的侍者。他们修长的手指抚着镂花银盘,干练且优雅地穿梭在座位之间,白色的围裙上有咖啡淡淡的印渍和佚名的速写。你看到萨特和一名叫波伏娃的女子在咖啡馆里酝酿存在主义也酝酿爱情;你看到达•芬奇面对蒙娜丽莎的微笑,嘴里眼里都尝了一杯加糖的咖啡。那是雪莱,追逐着爱情,累了,正坐在落地窗前歇脚;那是海明威,坐在窗边透光的那张桌子上,写“妾似朝阳又照君”,也写心情;那是伏尔泰,正在品尝他今天的第三十九杯咖啡,同时也列出法国王室不合理的第二十个理由……本段文字是又一次时空转换的节点,像是影片的蒙太奇切换,这也是作者的行文技巧之一,亦是文章成功的要素之一。
有经历的人美,有经历的城市更美。艺术和生活,这里是理想主义者的天堂。
登上埃菲尔铁塔俯视巴黎的繁华夜色,我清晰地感觉到对于“人生”这样一种我并不了解的东西那种深切热烈的渴望。当年的梦想终于化作实体,而今我正依偎在她的怀中。
在我来到法国的第三个年头,当我明白自己和许多留学生一样,忙于应付巴黎高昂的房租,被粗糙的生活无情打磨,于古老的石质建筑和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异处繁华间触摸到生活的本来面目。在异国风雪拍击赁居公寓的窗棂的时候不争气地对自己说——从来没有梦想是在电影里雄壮音乐中逆光而出,以大仰角制造出来的激荡恢弘,而这里是我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地方。
攻读文学,我们有莱茵河那样源远流长的历史,有加缪式天马行空的想象,只是对于一个用外语学习的人,这一切更为艰难。人们都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可是如果他们见过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词变位和语法的话,大概就不敢轻易出此言。这是一个将另一种文化种植于血的过程,听到自己的挣扎,很累很累。我鼓励自己,看一种文明流入自己的心房,欣赏一种叫做满足的艰辛,那种困顿中的欣喜,就像是在一场没有尽头的跋涉中,不小心抬头望到满天繁星,便可以轻易催出你的眼泪。
时常同父母通信,他们不外乎嘱咐我照顾好自己,安心学习、生活。空间的距离也许能够剥离心灵的阻隔,真正认识父亲似乎就是在这短短几年我不在他们身边之后。我对父亲说,其实留学是很寂寞的,有时候别人的繁华恰恰成为我们的荒原。那天是平安夜,巴黎灯火辉煌,同学们都期待着狂欢式的庆祝。可我毕竟没有关于爸爸扮做圣诞老人的记忆,没有和妈妈装扮圣诞树的故事,那份心底的激情终旧底气不足。竟猝不及防想起“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古句,我还以为,有梦想相伴,自己就真的可以成为自由自在的无根浮萍……
父亲回信说,梦想从来就不是一样可以肤浅地等同于快乐的东西,它是熊熊烈火,能吞噬飞蛾的身影,也能孕育凤凰的涅槃。它和我们最初想象的大不相同,可那才是真正的生活……最后他说,从多年前他开始赔着笑脸和领导喝酒开始,从他被层层提拔为科长开始,他就完完全全地背弃了当年的梦想,变成俗世中又一俗不可耐的平凡人等,痛苦而又无奈。不是没有过挣扎,只是远去的时光,永远不再回来。
……
海子诗言:“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太老,没有谁能够真正看到,那一次美丽的微笑。”
杨帆走出机场,远远望见父亲目光游离的身影。父亲瘦了,母亲的目光也不再那样清晰温婉,有了时光逃不掉的烙印,似乎又不只是沧桑。“你们的瘦骨宛若长河落日,我的浮思就是大漠孤烟。”他心中暗自调笑,眼睛却不由得湿湿的。
十年后的相逢已没有了少年肆无忌惮的酣畅,有很多同学缺席,也有人举杯畅饮言说自己的股票成女友。习惯了左岸咖啡的宁静,他有些拘谨地笑着努力把自己融入昔日的生活。不,不是昔日,没有梦想可以再来一次,亦没有时光可以上溯回源头。曾以为梦想即是完美,生活却戏剧式地用零乱和破碎将其淋漓诠释。镜头再次转回开篇,形成了文章的圆形结构。
班长挽着一个漂亮的女子向他敬酒。干杯,一饮而尽。她胖了,依然明澈的眼神褪去了当年的锐气,多了几分不胜莲花的妩媚与娇羞。心中兀然隐隐抽痛了一下,他看到落定的尘埃逆着时光纷纷扬扬。彼时的少年安静伫立,隐忍但决绝地对女孩说:“为了梦想,我们必须有所牺牲。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
究竟谁胜了,究竟有没有人赢取了梦想。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幽咽,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无论怎样,生活还在继续,梦想还在前行。
前方,依旧是连绵不绝的希望。
山西省太原市省实验中学高三3班 郭璟钰
获奖理由:
思维灵动 文采斐然
亮点借鉴:
假故事,真主题。在竞赛作文中,四平八稳的主流作品,最易形成“大众化”的强势,继而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本文的成功就在于作者避开三段论式的大众化思路,而用一个虚构的故事,阐述了自己关于“梦想”关于“亲情”的独到见解。这就如同“君子善假于物也”的道理一般。作者精致的语言及其营建的氛围,则体现了她驾驭语言的功底。因此,成功的作文,总是要在立意和语言上首先高人一筹。
本文已收入《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精选》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点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