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檐下,我们一直成长!

夜晚,那扇小小的天窗之下,常常有一双期盼的双眼,那个地方一切都旧旧的,只有那双眼睛一直那么明亮地静静地注视着头项上的天空。

——题记

城市高楼大厦的墙角之下,城市尘土飞杨的瓦砾之下常常有这么一群人的身影:他们穿着布满尘土的工作服,头顶上还牢牢地顶着重重的安全帽,他们每天都在偌大的城市间摸索,直到高楼拔地而起,他们才默默地离开。起笔的白描式处理,为后文的情感抒发积蓄了力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抑后扬。

这一群群憨厚朴实的妇女,似乎从进城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被这座城市所遗忘。

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们没有体味过,甚至连KTV他们都没有听说过,他们为这个城市付出了那么多,可城市为什么只肯回报给他们冷寞和不屑。

还好,城市还给了他们一扇小小的窗子。那双眼睛就是在城市的夜空下学会了期盼与想念:眼睛与窗子这两个特殊的意向,相互关联,最能表明人物的内心。正所谓:画人先画眼。他们希望明早的天空,东方会出现片片朝霞,连绵的秋雨不会侵占他们太多的时间和金钱,他们希望老家的娃儿在这个夜里可以安心地睡下,大黄狗的哀叫不会惊扰了他们童年最美丽的梦想;他们希望地里的庄稼还长得够好,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家,也不知它们有没有水喝?

他们不忍心就这么早早地合上眼睛,而是在夜空之下努力地寻找属于家乡夜空中的那几缕星光以及烛灯之下映衬在窗帘上的那一家人欢笑的身影。

可他们缓过神来,眼角总是有那么多无奈和苦楚:他们曾给这座城市装点上了夜灯,可它们什么时候为他们点亮?他们曾经精心装饰了那些建筑,可这些繁华的地方什么时候又会照顾他们涩涩的包囊?这个城市中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那么熟悉,可是在这里,真正属于他们的又有什么?一组组对比式的反问句,掷地有声,引人思考,同时也流露着作者的无奈与哀伤。

也只有一台老式收音机愿意日夜陪伴着他们吧!同样是被城市遗忘在一角,得到它们这些人也会分外珍惜。每晚,他们都会静静地守候,期待着能在电波中听到那个熟悉的名字,哪怕只是这样地听见一个字眼儿,也会让他们笑着睡下。

夜深了,一切都安静了。可蚊子还在哼着小夜曲,快乐地活动。它们快乐的样子惹怒了这一群居无室所的人们。简易的木板房就是那样撑起来的,连一个纱窗也没有。这群蚊子就这么随意地飞舞着。可他们看到它们,心里却有一阵酸意:同样都是能排除在城市万千灯火下的赖于生计的生命,他们有什么理由去责备。

钢筋混凝土间成长起来的汉子,连性格也开始变得坚强;电话那头儿已经听不到那隐藏在候咙深处的暗暗的哽咽,而哽咽的却成了电话这头儿询长问短的孩子,孩子长大了,他们觉得没有理由再向生活抱怨什么!在城市偌大的天空下,在搁下电话的那一刻,他们终于找到了可以微笑的借口!

曾有人问过一个男人:“城市根本不适合你,为什么你还要到那里看别人脸色干事儿?”

那个男人笑了笑,憨厚地说:“俺也想和他们城里人一样让孩子吃好、穿好,进一个好学校啊!”语言的细节刻画,暗藏了一个等待解开的谜题。

如此朴实的话语,却早已让我泪眼婆娑。

我便是那个男人话中的孩子,从我懂事的那一刻起,这句话我一直不敢忘记。爸爸的身体老了,可在他双手庇护下的女儿却长大了,她不仅进入了父亲梦寐以求的高中,而且她的成绩和进步一直让他引以为豪!谜题解开,主题得以升华。这里有一个叙述人称的转换,即作者由旁观者变成了故事的主人公,这让所有的情感抒发变得真挚感人。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之一。

我问爸爸:“将来你老了,你希望我和我姐怎样报答你?”

爸爸笑了,他说:“等我和你妈老了,只要别再让我们住我干活时的小工棚我们就很知足了!你不知道,夏天的时候蚊子咬得我直掉泪啊!”爸爸说时笑得像个孩子,可我却再也忍不住,别过脸掉了眼泪。爸爸受的苦也只有他能够清楚地明白,而我们嘴上说理解,真正知道的才有多少呢?

从此我又多了一个很简单很简单的梦想:等爸妈老了走不动了,就让我和姐姐推着他们,静静地享受他们没有享受过的幸福;静静地让他们珍藏那份曾经被人遗忘的坚强的尊严!

感谢城市给了他们一扇窗,可以让他们在这扇窗下静静地怀想;

感谢城市留给了他们希望,未来的路上,相信有了它,一切都可以变得美丽!

感谢那月光,照亮了蜷缩在城市角落里喘息的生命,也照亮了那一颗颗迷茫过的心灵!

山东省秦安市第二中学 周广焕

获奖理由:

情感真挚 视角独特

亮点借鉴:

题材有很深刻的社会意义。近来,“农民工”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以一个农民工子女的眼光去看这个群体,似乎又多了一重理解与感动。都说劳动者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可现实中“农民工”却与“弱势群体”紧紧联系在一起。尊重每一位劳动者,心存感恩,这个社会就会增加几分和谐。

心理描写感人至深。作为“他们”的一名子女,作者熟悉“他们”的生活,在刻画“他们”的心理时能真实、具体、细致入微,使每一位读者浑浑感动于这样一群人。

本文已收入《语文报杯全国作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精选》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点击购买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