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莺莺相遇
有关莺莺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元稹所作《莺莺传》。那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化解了崔门灾祸的张生爱上了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小姐莺莺,张生费尽心思,却也难以打动高傲的美人芳心,就在张生准备放弃时,莺莺却回心转意,二人共坠爱河。不久,张生变节,莺莺悲痛万分却很清醒,一封书信斩断情丝,即使日后张生想再见一面,莺莺也毫不动容。
她就像一块透明的玄冰,那么清,那么亮。她敢于追求,却绝不沉溺。渴望爱情,却绝不背叛心灵。身在尘世,心却孤傲到瑶池。她曾让我深深思索:人之于世,面对如万花筒般的种种,该用怎样的心灵来设身处事?仔细思索后觉得:人之一世,不可无傲骨。
她一出场便带着寒冷的氤氲,蒲州兵乱,崔家危在旦夕,张生的出现为崔门免去了一场灭顶之灾。崔母感激之余,叫莺莺一起答谢,千推万辞之后,她素颜便服凝然而出,端的是一副冷艳,可正在谈笑的张生瞬间遭遇电闪雷鸣,晕眩过后张生向莺莺还礼,莺莺面若冰霜,任张生巧舌如簧也一言不发,最后拂袖而去,留下一缕不可逾越的冷香。
张生才高八斗,又是她的恩人,但她丝毫不虚与委蛇,不是做作,是从骨子里流出的高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莺莺与黛玉极其相似,不在意世俗,只顺从心灵,相形之下,她们让大多数人显得庸俗。今之众人在紫陌红尘中并不清楚的忙碌着,一刻不停的辗转在不同场合之中,她们会经常抱怨,交际之苦,逢迎之难,殊不知每个人原本是纤尘不染的天人,将自己拉下尘世的,无非也是自己。与其毫无自我的庸碌,倒不如宁心自持,转而在心中培养高傲之气,拂去心灵之尘,自己看清自己,也看清他人,如莺莺般如此,我们会活得更清醒甚至更逍遥一些。
莺莺送别张生时一曲《霓裳羽衣曲》弹得弦音散乱,令人垂泪不忍再听,其用情之深可见一斑,但当张生另觅新欢,且把莺莺写于他的凄婉而满含深情的书信仅用来炫耀时,莺莺冷静的知道,自己应该放弃,她的高傲让她不屑去死缠着一份变质的情感凄凄恻恻,甚至用余生去祭奠,她的高傲亦让她站在情感之外重新审视着张生,一首绝别诗写道:“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说的云淡风轻却干净凌厉,清晰明了,我简直要向莺莺膜拜了。
“亭亭净植,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莺莺一个女流之辈,竟比饱读诗书的张生更有君子气。从人物性格表现上来说,王实甫的《西厢记》以大团圆结局未必高明,竟是俗套的很。
一代大家熊十力曾言,“人谓我孤冷,我谓不孤冷到极度,不堪与世和谐“,人之于世,不必有凌人的傲气,却不可无孤高的傲骨,无傲气可谓之平和,而无傲骨,却只能谓之平庸。
崔莺莺之后另嫁他人,丈夫很尊重她,想必她的生活也很宁静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