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安徽卷之一类文1

时间在流逝

时间像一条大河,从古至今奔流不息,无数的仁人志士在河流中游行,但又有几人能够领悟河流的真谛呢?——题记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哲人立于岸边,面对滔滔流水,想起逝去的事物与时间,发出了一句千年传诵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生百年,几多春秋。向前看,时间无穷尽;猛回首,生命弹指间。时间在流逝,沉淀出了三种人。

第一种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可以写出与父亲相媲美的书法,常在书房苦练,无奈年少,总静不下心来。一日,王羲之拿起儿子的作业检查,发现“太”字少一点,于是提笔补上,王献之拿给母亲炫耀,岂料母亲说:“吾儿练尽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受到极大的触动,于是静下心来苦练字,用尽十八缸水,终于他的字像父亲的字一样得到了世人的赞誉。

时间在流逝中积淀出了像王羲献之一样刻苦奋发、知耻后勇、勇于拼搏的人,他们握住了流逝的时间,理解了时间的真谛,他们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淹没于历史的长河,而是与时间共存。

第二种人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北宋的方仲永,小时候被人誉为神童,五岁赋诗,引得时人一片赞誉,但是他的父亲被利益冲昏了头脑,“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没有送儿子进学堂继续求学,短短十余年,便使得他“泯然众人矣”。这是家庭教育的无知,更是国家教育的悲哀。

在时间的流逝中,积淀出了这种有了点成就便不思进取的人,这种人虽然也抓住了时间的手,却并没有悟透时间的真谛,造成了自身的遗憾,但也成就了千古警示。

第三种人

“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中军帐中,千古名将岳飞发出了豪言壮语,满怀报国志,收复旧河山。怎奈皇帝昏庸,奸佞当道,一天十二道金牌催岳飞火速回京,然后以“莫虚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于风波亭。岳飞没有追溯时间的历史,没有悟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真谛,遂失去收复大好河山的时机,铸就了千古遗恨。

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为这种因时局的无奈而不能施展抱负的人感到痛惜。时间的流逝积淀出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情结,时间之河永远激荡着他们悲愤的呐喊。他们随时间的流逝而永恒。

感悟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旋律:第一种是未来,姗姗来迟;第二种是现在,箭一样飞驰;第三种是过去,静立不动。

我不愿做第二种人,因为我心中有理想,我要让理想开花结果,我不会做未开而枯的花,我不愿在时间的流逝中成为后人的警示。我也不愿做第三种人,因为现在祖国正崛起于世界,我们不会因时局动荡而令梦想无法飞翔。我愿做第一种人,因为我相信“狂沙吹尽始见金”,时间是个伟大的作家,会为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

我要握住时间的手,在流逝的时间里放飞自己的理想,成就人生的辉煌。

【阅卷感言】

以时间流逝中积淀出的三种人和自己在流逝的时间中的感悟为线索书写自己的人生理想,立意高远,切合题意。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灵活有变。有内容,材料丰富,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典故的大量使用,使文章有着丰富的文化含量;有文采,整句与散句的结合,对比、比喻、排比“三比”法的运用彰显了作者的语言功力;有创新,小标题式的结构尤其是第四个小标题的选择性评价与前三个的对应关系和创造性地运用“旧材料”都体现了较好的创新性。

【本文得分】

内容20分+表达18分+发展20分=总分58分

【提升点】

因粗心造成的错别字使句子产生了歧义,影响表达效果;另外注意引用的准确性。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