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四川卷之二类文

总有一种期待

总有一种期待给人以希望,总有一种期待给人以信心,总有一种期待给人以力量。

如萨布比亚·坦贝肯,一位原本普通的英国女孩。她没有因为自己先天缺陷而自暴自弃,她积极地面对生活,努力地生活,最终在盲人学校成功毕业。当她毕业后出游到中国西藏,发现盲文还没有藏文版的,她毅然决定要留在当地为当地人造福,创造世界第一部盲文版藏文书籍。她把自己的青春都留在了西藏,把自己的美好年华都奉献给了西藏的盲人孩子。藏族的盲人孩子因为有她,才对未来的生活有了希望。她的期待让孩子们有信心、有力量克服未来路上的困难,迎接成功。

如女大学生李灵开办学校。试想一下,论条件,她只是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什么财富;论能力,她也只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那她究竟靠什么去办学校呢?因为她有期待,期待给了她最大的信心和力量。当她拿着爸爸提供的二百元钱去城里收购废书时,是什么让她在炎炎烈日下坚持到最后?是期待。期待给予了她最大的动力,让她去克服困难,让她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教育,将来能有更好的前途。

还有刘伟,一个钢琴天才,但是奏出美妙的琴声,不是靠双手而是靠双脚。刘伟,在他小时候,由于一场意外的电击让他失去了双臂。当医生告诉他需要截肢时,小刘伟什么也不懂,他以为截了肢等好了再接上就完了。但是当医生告诉他那是永远的失去时,他沉默了,他无法接受自己就这样成为了残疾人。在截肢后,他沉默了一阵,后来经过父母的鼓励,他又重新找回了自信,他于是选择了学习游泳。他在游泳方面很有天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上天似乎特想捉弄他,当他在游泳方面刚刚有所收获时,他又被告知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游泳。在那之后,他才选择了钢琴。由于没有双手,他就用双脚。因为脚的灵活程度不如手,所以他必须得付出多倍的努力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因为他期待自己的成功,所以他努力了,最终获得了与刘德华同台演出的机会和在残奥会舞台表演的殊荣。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充满了期待。因为有了期待,他们就有了希望、信心、力量,也就有了成功的基本条件,所以他们才成功了。

总有一种期待,使我们走向成功。

【阅卷感言】

内容:首段提出中心论点,旗帜鲜明。文章主体部分列举的萨布比亚·坦贝肯创造盲文版藏文书籍、李灵开办农村学校、刘伟用双脚弹出美妙的琴声三个典型事例,体现了期待给人希望、信心和力量的主旋律。全文主题明朗,材料丰富。字里行间,足见考生对文中人物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文章感情倾向自然分明。

表达:全文基本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征。由开门见山地直接引入中心论点,到以具体事例加以论证,最后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并深化主题,结构显得比较完整。语言上质朴无华,较为通畅。

发展:作者选取了三方面的翔实材料,但驾驭的能力有待提高。简洁流畅的开篇,成为全篇的纲领,统摄全文。文章具体内容均依此而铺开,这种纲举目张的行文骨架是有创意的。

【本文得分】

内容14分+表达15分+发展14分=43分

【提升点】

主题尚需提炼。三个事例蕴涵的道理,前两个互相交叉,后一个还没有点明。如果三个材料分别体现期待给人希望、信心和力量,表意更为清晰准确,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同时也与首段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最后两段想深化主题,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待于深入阐述,道明问题实质。

过渡简单生硬。论点与论证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过渡,过于简单化,是实实在在的大白话,直言不讳,毫无文学品味,给人堆砌材料的直觉。考生应当紧扣主题,巧妙处理好内容的承接与转换关系,力求行文过渡自然,全篇浑然一体。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