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书,后桌的同学找不到自己的橡皮了,就一直踢我的凳子。我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住回过头问他:“请问这位同学有什么事情?”
“哼,你干嘛偷我的橡皮?”
“我……”可还没等我说话,他就跑去告诉老师了。
不一会儿,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她板着面孔说:“你知道吗?偷人家东西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
“老师,我根本没……”
“你别再说了,”老师厉声说,“明天叫你妈妈来一趟!”
回到教室时,丢了橡皮的那个同学还跑过来嘲笑我。我气愤地说:“你等着,到时候这件事情一定会水落石出的!”
没想到,他讥笑着说:“你就等着赔我一块新橡皮吧!”
我感觉非常委屈,眼泪在眼眶里不停打转,我攥紧拳头,紧咬牙关,恨得牙齿都痒痒的,但心里有酸酸的!
回到家,妈妈看见我失落的样子,就问我原因。我只是垂着头跟妈妈说:“妈妈,明天老师让您去一趟办公室。”
“为什么?”
“有人冤枉我偷了他的橡皮,老师也误会了。”我低下头不安地说。
“没事的,”妈妈和蔼地说,“明天我会去跟老师解释的,我相信我的儿子不会做偷东西那样可耻的事情,我坚信!”
看着妈妈坚定的眼神,我感到一阵暖意流进心里,所有的委屈都消散了。“谢谢妈妈!”我在心里暗暗地说道。
文章要有误会才有波折,才有发展,才精彩。同学误以为“我”拿了他的橡皮,这是误会一;老师误以为“我”真的做了不该做的事,这是误会二——当这些误会遇上火上浇油的“讥笑”,“我”哪里能不委屈呢?文章有因有果,对话法用得熟练而恰当。(施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