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站立泰山巅,高声吟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一代诗圣,如今,只能登高俯视奔流不息的长江,发出无奈的感慨。
当年的豪情壮志,经过长达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都化成了一重又一重的悲愁。望着眼前这位沧桑老人的背影,没有看到年轻时的雄心壮志,而是一生坎坷的经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重阳节的到来,带给杜甫的只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念。想到自己“万里悲秋常作客”,心里的悲愁油然而生。长江水,依然滚滚而来,而自己只能像落木一样,萧萧下,等待着泥土的掩埋。
一阵风呼过,两岸的猿声啼不住,群群的水鸟迎风飞翔,不住地回旋。这应当是一幅多么美的秋景!可是,对于现在年老的杜甫,猿声只能勾起他的坎坷回忆:深夜之时,望着明月,想到自己的妻子思念着自己,“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凄景;在身陷长安时,眼看国破家亡,烽火连三月的感时花溅泪;偷偷地来到曲江边吞声哭,抒发“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的悲痛;当只得知友人李白流放而不知遇赦时的天涯苦忆,积想成梦。在梦里对李白的关爱“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如此艰难苦恨的一生,能不使他繁霜鬓吗?显然不能。事实上,他的忧国忧民之博大胸怀,就注定了杜甫这一生的坎坷。如果我眼前的这位老人能拥有一己情怀,而不是博大的胸怀,那么他就能像王维一样享受明月松间照的清新空气,和欣赏莲动下渔舟的随意生活。或者像孟浩然漫步田园,在绿树青山间流连忘返。可是,他却把一己情怀抛于脑后,担忧着国君,担忧着平民百姓。不过,也正因为他的胸襟,正因为他的担忧,我们才能体会到百姓的辛苦,才能读到历史般的诗。
即使他这一生是多么的坎坷,即使他是如此的年老多病,他仍然忧君忧民,依然想效力于自己的国家。这不是说他要展现自己的伟大,而是这位老人对自己梦想,对自己情怀的最后坚持。
或许“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是杜甫最好的结局。这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博大胸怀感动着千千万万的后人;他的诗歌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他所吟唱的《登高》依然在我的耳边回响: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独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亭浊酒杯。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紫色神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