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原则

生活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是一位画家。在他们人生的画布上,有波澜壮阔的,也有淡如止水的;有绚丽多彩的,也有阴翳黯淡的。对于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悟,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原则,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想法,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念头。自然,我也不例外,尽管我只有短短十几年的生活经验。大人物的生活原则往往是数个短语紧凑排列,铿锵有力,气势勃发,凝聚了生活的真谛。而我的生活原则就没有那么精简了,它们往往是一句话,甚或是一段话,但是其中的确浓缩了我小小的智慧。以下是我的几条生活原则,如果你有兴趣,不妨来听听。

一、尊重

坦白地讲,这是我所有生活原则中,最精炼,最简洁,而又最富内涵的,所以我把它放在了第一位。“尊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尊敬;敬重。言简意赅,但是在我看来这种解释太过片面了。在我心里,“尊重”可以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尊重父母”……抑或是“尊重一切生命”。获得他人的尊重,无疑是对自己最高的奖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获得他人的尊重,但是不懂如何尊重,这是不可能的,而懂得如何去尊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沙奎尔•奥尼尔是美国热火队的中锋,身高2.16米。在他刚刚升入中学时,他超出常人的身高就常常成为别人注目的焦点。但是烦恼也随之接踵而至,因为别人不愿意总是仰着头与他说话,这使他备感孤独,并且经常被别人取笑是“傻大个”。于是,他就尽可能地给所有人都安上又损又搞笑的绰号。有一次,他当面侮辱了班吉明,而班吉明不仅没看他一眼,还冷冷地对他说:“因为鄙视,我懒得抬头。”此时,沙奎尔的父亲就在他们身后,他语重心长地对沙奎尔说:“你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既然大家都要仰头和你说话,请给他们一个仰视你的理由。”这之后,沙奎尔向所有他曾经伤害过的人道了歉,并申请加入了校篮球队。

可见,只有当你全心全意地真诚面对,坦诚相待,去尊重每一个人,你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你必须加倍地投入,加倍地努力,去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理解并帮助他们。尊重是我的一条生活原则,不在于他光鲜的外表,也不在于他受万人所尊崇,而在于它无比高尚的内涵。

二、先定目标,再干事

“人活着就要有个奔头。”父亲常常这样对我说。我也常常想,我的奔头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似乎太复杂了。是取得好成绩吗?是得到老师的表扬吗?可能吧。是考上大学吗?是找到工作吗?也许吧。有时我就这样想,思来想去,仍旧想不明白,可是我又不愿放弃,于是便一直倔强地想着,想到最后却终归还是没想出来。终于我忍不住了,有一次,我问父亲:“什么是奔头呢?”父亲先是意味深长地看着我,接着才缓缓地说道:“你在做每件事之前先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再努力地去完成它,总有一天你会搞清楚的。”我诧异地望着父亲,将信将疑,但我还是照做了。

起初我的目标很简单,完成起来也很容易,无非是“今天要考一百分”,“看二十页小说”,“五点之前写完作业”……过了几个月,我发现,目标的难度正在一点点地加大,完成起来也更加的费时费力,但我还是尽量去完成它们。渐渐地,我掌握了如何制定适合自己去完成的目标,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做事的效率在逐步提高,因为我懂得了,此时此刻,我该做些什么,我要去做些什么。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坚持在做事之前先定下一个目标。

然而,对于“人生的奔头”,我还是有太多的不解。可能我还太年轻吧,但是我却深深记住了父亲的话,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会搞清楚的!

三、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个社会是一个机遇的社会,机会就像天空中眨眼的繁星一样,虽然数量众多,但是转瞬即逝,隐匿在茫茫夜空之中。面对如此众多却又难以掌控的机会,我们又该做何选择呢?当我们静下心来去细细思考时,机会早已离我们而去。抓住机会就像是抓住了金色飞贼,抓住它就把握了成功。所以要想抓住机会,就一定要像一名捕球手一样,一定要快,一定要准,一定要狠。我的方法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有些鲁莽,但确实有效!

可以负责任的讲,我之所以选择报考人大附中,就是因为我知道这是我想做的,这是我想要的,所以我毫不犹豫地进行了选择。虽然当时有很多朋友劝我留在原来的学校,虽然他们直接对我说起人大附中的种种不好,虽然他们对我评头论足指指点点,但我还是这样做了,不管怎样,这是我想做的事。

有一句话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确是这样,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去做,不仅可以使你在第一时间把握住机会,并且正因为你所做的是你所想要的,即使你的选择是错误的,即使你的选择不受人重视,你所做的也是有价值的,是问心无愧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可沮丧,可抱怨的呢?还有一句俗话说“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如果事实证明你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么何必再去在乎它是否体面,是否光艳呢?

以上就是三条我最主要的生活原则,虽然有些看法还略显稚嫩,但是他们都是我十几年生活中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在接下来的人生中,我一定会继续恪守着我的生活原则,做一个真正有个性的人。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东日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