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题记
一
“子瞻,你会像柳柳州一样,成为赤壁的一个守正不阿,坦然面对风霜雪雨的渔人么?”
你默然。
我晓得,乌台诗案,政坛失意,如风般将你送至黄州,也连累了你的父母兄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你受得了壮志难酬,辱没先人的打击么?生活的困顿,世态炎凉,你顶不住家徒四壁,门前冷落的孤寂。“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刹那间,你愁白了少年头。面对疾风骤雨般的打击挫折,你曾问为何世事坎坷如斯,便叹息:“人生如梦”、“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梦破灭,孝沦落,生艰辛,你甚至夜访石钟山,将生命赌于惊涛骇浪中。
“这又何必?”我问。
你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我知,此时的你已将痛苦放大。我的痛本只在政治挫折中,将政治与生活剥离,便只是身体的局部在痛罢了。然而,放大的痛苦却蔓延至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侵噬你,令你以对生活无望,日月无光,毫无心思做回天之举,日复一日,虚度年华,落得形容憔悴。古今多少才人葬送于斯!我想,你不如柳柳州。你忘了自己的才华,而柳柳州即便离开京师也不曾迷失方向,将苦痛缩小,释放自我,令赴他途以寻梦。
我想你不会是那渔人:“你该看看太史公与刘玄德。”
你愕然。
二
多年后,我问你同一个问题:“子瞻,你会成为赤壁的一个守正不阿,坦然面对雨雪风霜的渔人么?”
你微笑,吟到:“小舟从兹逝,江海寄余生。”
你说:“我还有我的高堂兄弟,我还有我的黄州赤壁。我还能寄意山水,洁身修行,吟诗作赋,我不忘正直无畏,愿作一远避尘世痛苦的那渔人。”
我亦笑。太史公受宫刑之辱,至微至陋,却没有放大痛苦,被其击倒,而是正对挫折,奋而读书。他把痛苦圈禁在身体之上,发奋图强,终成思想的强人——面对挫折缩小苦痛,才是改头换面的基础;刘玄德数败于曹操,然而面对事业难成的挫折,为光复大汉的信念奔走先后,不屈不挠,终成一代枭雄——面对挫折,我们更应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我想,那个敢言“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的东坡不是真正的东坡;那个低唱“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的东坡亦非真正的东坡;而如今这个正视挫折,不为痛苦所绊,自由自在的东坡,才是为人所传诵的东坡!因这个东坡,苏轼二字便注定要流芳百世。
你给我一篇诗稿: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说:“你胜过柳州。柳州只表达了自己的意志,你却教会后人:痛苦只能要它痛一阵子,而非一辈子,否则,溺于其中,便要影响你的前进。如此,消亡,便是你的归宿;嘲讽,就是你身后的评判。而缩小痛苦,释放自我,多给自己一条出路,梦的实现,也就在你手边。”
我说:“你真正是那赤壁渔人。”
简评:这是个关系型话题,选取不同的人物面对挫折时的不同态度,写起来比较容易,而要写一个人不同人生阶段的思想变化,有点难度,然而本文作者做到了,原因是他对苏东坡的了解。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占有材料,详尽地占有材料,是作文成功的一个前提。本文采用对话的形式,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古人与今人便没有了历史的隔阂,对话如叙家常,娓娓道来,语言多用苏东坡的诗句,思想观点了然其中,人物的心路历程便清晰可见。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