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艺复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千年万载绵延不绝。而如今,社会日益商业化和娱乐化,国民的精神追求似乎有些淡化,中华文化的传承形势不容乐观。

最近的一个调查显示法国人去年人均读书20本。《环球时报》曾报道了一个情景:在法国,常常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有人捧着一本厚厚的小说在津津有味的读着,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书包上学的青少年,也不乏匆匆赶去上班的上班族,甚至能看到颤巍巍的老人手里拿着新买的小说上公车,时尚的妙龄少女坐在巴黎圣母院前的空地上聚精会神的看书……而在中国,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的两年一度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发现,5年来我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2003年比1998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这一比较,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物质追求固然重要,但精神的苍白更令我们不寒而栗。

韩国将孔子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分别在春秋两季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除了孔庙以外,全国200多所“乡校”也要同时进行祭孔典礼。“释奠大祭”被誉为是儒林追悼孔子及众多儒家圣贤的最大的盛典。孔子原是中国的“至圣先师”,但中国却并没有真正的大型盛典来祭祀孔子,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缺乏,更是思想上的空洞。现每逢圣诞节等国外节日,商家总是大肆宣传,国外每过一个节日,也会把中国搞得乌烟瘴气。况且我们不是像韩国那样,学习他国文化的精髓,只是在商业化的基础上,在形式上肤浅的过一个“洋节日”。

中国自古有这么一种说法“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最大的学问在于追求人性的完美,在于人格的升华。而现在的国民有很多的“拜金主义者”,缺乏文化使命感,忽略了文化性情和精神幸福,没有把传承中华文化作为自己——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政府日益将文化发展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将有助于复苏人们潜在的文化激情。而且据专家介绍:这种文化现象是社会和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相信:此后,伴随着“国学热”的潮流必将会掀起我们自己的“文艺复兴”。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爱默一生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