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我中国真正的作家

今天,我看了老舍的散文集。真的很好,很幽默,我笑出声了,而后是一阵沉默。那么幽默的老舍已经逝去了。他能写出这样幽默的散文,一定是个乐观的人,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再坚持一下?我觉得很痛惜。

没有生活在“文革”时代,不知道那时的社会到底有多黑暗,我们都没经历过。但老舍先生的是自杀,让我从侧面感受到了,连先生这么幽默乐观的人都活不下去了,选择了另一种伟大与永生。“文革”,一定要加引号的“文革”,我们能向谁质问呢?

也许,让先生选择死亡的还有人民的误解,在全国头昏脑胀的时刻,人民被“红卫兵”蒙蔽,仇视伟大的作家,先生该痛心啊。他最爱的人民都已不再信任他,所有的信念都在那时被摧毁,还要活下去吗?所讴歌的新中国就是这样吗?

身处黑暗时,向往光明,并努力为之奋斗。现在来到所谓的“光明时代”,怎么能这样?

“鲁郭茅,巴老曹”,当代伟大的作家。鲁迅是被神化了的,我喜欢鲁迅的犀利笔锋,很深刻,处在当局却能看到我们后人清楚的事,泠泠地蔑视一切黑暗。他是能在黑暗处能看到光明,在光明处能看到黑暗。他无党,只不过我党一直认为是我们的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郭沫若,他不是起先写《女神》、《凤凰涅磐》、《棠棣之花》的热血青年,到后来的“御用文人”,这是个悲哀。“郭老不算老,诗多好的少,大家齐努力,学习毛主席!”,郭沫若文集一改再改,为了适应政府。《郭沫若诗选》后面的我看不下去,那么谄媚,不过也可能郭先生真的很崇拜毛主席,那时候的人都对于毛泽东若天神般的景仰。郭沫若一开使的诗真的很好。茅盾,排在“巴老曹”之前,也是有政治性、革命性的东西,无产阶级反抗精神,至今不我还没有真正阅读过茅盾的文章。

巴金,很好。他能熬过“文革”,能从“文革”中活下来的人,就是一种伟大!他在改革开放初期,真正开始反思“文革”,作为当时文坛老大哥,勇敢的站出来引领文学界,《小狗包弟》、《怀念萧珊》,他是个很真实的人。巴金与曹禺,对于老舍的去世很受打击,很好的朋友啊,就这么永远地走了。老舍,舒庆春,舍去自己,全都投身给自己所热爱的这片土地,,所热爱的广大人民,真正的忘我换来的只是死亡吗?是生存不下去吗?一位老人,去要承受这样的身体与精神折磨,巴金很长寿,若都像巴金一样该多好。经历过“文革”,一切都会改变,曹禺再也写不出《雷雨》这样的伟作,二三十年代的热血青年已经看到了所向往的未来,痛心,自己一天天看着长大的孩子却伤害自己,未来全部是自己所期望的那样。经历过“文革”,尝过黑暗的苦水,这一切必须都由他们承担吗?

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委不是瞎子,不是蔑视中国人。在这一批作家本该产出巨作的年代,却承受“文革”。他们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经历战乱,新中国的成立,和平建设,该为几千年的画上一个句号了。老舍先生本该已被评为7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却因为自杀,诺贝尔奖只授予活人,赢家成了川康端成。我们有太多的遗憾,这个世界,总会有失去。

老舍先生去世了33年了。老舍先生一直赞美热爱的济南就是我现在生活的地方,她现在的样子呀。石头路没有了,沥青平坦的路交叉在济南城里。在没有护城河边青柳,在没有从上到下像蓝水晶般澄澈,一切都没了。济南的老火车站这么经典的遗迹被现代化所取代,留给后人是传统丧失永久的痛心。只有一个老钟,被后来明白的人所珍惜。人总是失去后才觉其重要性。

有时及抬头看看天,看看云,想老舍笔下的秀气、有山有水、澄澈的济南,济南有美的过去,我只能从偶尔的蓝天白云中看到一些影子。

天,到底本该蓝色啊。

雨于09年6月5日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清溪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