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以《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为题,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表现小猴子吸取第一次下山的教训的记叙文(要求500字以上)。
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找食物。它来到一块玉米地里,掰了一个很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坨走到一棵树下,看见满树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摘了几个桃子。它捧着桃子往前走,来到一片瓜地里。看到满地又大又圆的西瓜,就又扔下桃子去摘西瓜。当它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的时候,看见了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它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低着头田家去了。
小猴子上次下山得了教训,第二次又下山来了。ˉ它来到田野上,看见许多小麻雀一蹦ˉ蹦地跳来跳去。
它见了,不像上次那样,只管往前走。它来到一片茂密的树林里,看见一群山羊走来走去。山羊见了它撒腿就跑,小猴也不去追。它走啊,走啊,肚中饥饿,口干舌燥。它看见一条溪,走到前,俯下身去,咕咚咕咚喝了个饱。它自言自语:“这溪水真甜”。喝了水,它起身走了。走进树林,看见山雀在树枝上唱着歌,小鸟在树上叫,像是说:“那只小猴子又来了,快来看呀!”小猴子根本不理它们。它在林中自由自在地走着,看见树上结满了果子,红的、黄的,一串串,真叫人喜欢,就爬上树饱吃了起来。它吃饱了,还折了一串红的,准备拿回家去。
它扛着果子,走到半路,又看见上次追的小兔子。它再也不追小兔子,一直把果子拿回家。
(点评〕这是一篇有条件的想象作文。试题要求有两个:一是作文中心“吸取第一次下山的教训”,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做好;二是作文字数在300字以上。
考生用的是类似想象的方法。小猴第一次下山出现的景物是玉米、桃子、西瓜、小兔,而考生在文中设计的景物是小麻雀、山羊、小溪、小鸟、果子等。用“只管往前走”、“也不去追”根本不理它们“等语句,简洁地说明小猴这次下山目标明确,直到它在林中见到果子,才吃一个饱。”还折了一串红的,准备拿回家去。“为了突出小猴这次下山真的吸取了上次下山的教训,所以结尾段设想了小猴路遇小兔,”再也不追“了,而把采摘的果子拿回家。这样安排内容,不仅合理,而且更有层次感,使作文中心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