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三国》到读《三国演义》

从《品三国》到读《三国演义》

宁波市北仑区柴桥中学高三2班王臻

或许是自己懒惰,或是对历史故事的一向不太感冒,我还从未完整、认真地读过《三国演义》。回想,只是在童年时与伙伴们玩卡片时模模糊糊地认识了几个极有个性的人物:羽毛扇不离身的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三顾茅庐的刘玄德…...

然而,前几年的暑假里,电视里屡屡出现的一位学者,用他现代人的眼光为我们重新解读了《三国》。也是那个时候,我重新认识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那个时期,那个有豪气冲天、肝胆相照,也有文韬武略、儿女情长的烽火年代。

他叫易中天。他所绘声绘色描述的赵子龙单骑救主、孔明火烧赤壁、张飞长板桥惊天一吼,更让我体会到他们的无所畏惧和骁勇善战。一段历史,新的剖析,重新体味侠客豪情,再次感受智斗巧取,心酸血泪。

诚然,他的很多解读不一定正确,会引起争议也合乎情理。但无可争议的,易中天使许多人重新对三国的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也使很多人有了新的积累和理解,就如我,简简单单的电视节目中,猛然发觉先前深感乏味的历史故事可以变得如此妙趣横生。

抛开什么《品三国》,单看《三国演义》此书。从我微不足道的了解而知,历史上的周公瑾是一个相貌无比英俊、拥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而非大家所熟识的那个与诸葛亮斤斤计较、因才识不如对方而暗生嫉妒、猜疑,最后痛吟“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剧人物。也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美丽而动人的“误写”使得全书看起来荡气回肠,目所及精彩之处,只教人大呼过瘾。

似乎那个夏天后,众多关于三国的热门话题,茶余饭后被人们谈及。也正所谓历史由人写,也由后人评。

遗憾的是,依旧没能细细将《三国》读全。只是通过《品三国》再对照《三国演义》,便对苏轼的《念奴娇?/SPAN>赤壁怀古》有了更深的理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依我之拙见,三国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合上书,战火、柔情、血泪、纷争,便都从眼前消散,却深入脑海。

指导老师:黄芳宁波市北仑区柴桥中学31580913777968607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数一数二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