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三国演义》中的十大骂人之道(上

通观《三国演义》,骂人之处着实不少,且花样繁多,有独骂、对骂、文人骂、武将骂、大声骂、小声骂、明着骂、偷着骂……归结起来可以用一个字形容——爽。不信,请往下看。

——题记

一、厉声揭短马利强

中国有句俗话: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由此可见国人对“骂人揭短”还是很忌讳的。但在《三国演义》中,揭别人的短是“家常便饭”,而且在揭别人的短时,还要提高了嗓门来吆喝,着实有趣。

书中第五回写道:虎牢关前,吕布连败十八路诸侯的多员大将。张飞见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骂:“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先随丁原,后随董卓,故而张飞骂他“三姓家奴”,但张飞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似乎没什么文化,他怎么想到这个个性、准确的词来揭吕布的短呢?费解!

二、引经据典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若是在今天,有人引经据典来骂人,想必大家都会笑他迂腐。可是在古代引经据典来骂人是很常见的,《三国演义》中也是如此。且骂得最有水平的,当数曹操。

书中第六回写道:董卓劫掠天子,向长安逃窜。曹操见时机有利,便向袁绍和众诸侯建议,乘胜追击。可是各路诸侯都不愿动,气得曹操火冒三丈,大骂“竖子不足与谋”。

可能有人会问,这话怎么听着耳熟啊?没错,这话不是曹操发明的,而是范曾在鸿门宴上跳着脚骂项羽的,曹操挪用了。但平心而论,曹操这句骂的,妙!

三、呼之以贼

我们现在称呼人,喜欢在对方的姓前加一个“老”字,如“老张”“老王”“老马”……同样,《三国演义》中骂人也喜欢加一个字,但不是“老”而是“贼”。

例如曹操骂董卓“董贼”,张飞骂曹操“曹贼”,吕布骂张飞“环眼贼”,曹操骂吕布“逆贼”……哎呀,那叫一个乱那。可这些人骂别人是“贼”的时候,火气都不如周瑜大。

想必大家都记得,第四十四回,诸葛亮为达到“联吴抗曹”的目的,智激周瑜。于是他对周瑜说,曹操引兵百万,虎视江南,其实是为了得到大乔和小乔大乔是孙权的嫂子,小乔是周瑜的媳妇。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周瑜反应如此激烈是可以理解的,男人嘛,尤其是有地位的男人,怎能容忍别人给自己戴绿帽子呢。理解吧,理解万岁。

四、粗言秽语

说到骂人,最常见的就是粗言秽语,《三国演义》中也有些粗言秽语,虽说不文雅,却也别开生面。

例如第十七回写道:曹操征讨张绣,张绣出城迎敌。两阵对圆,张绣出马,指操骂曰:“汝乃假仁义无廉耻之人,与禽兽何异!”瞧瞧,一共就十五个字,先骂出了曹操“假仁义”,后骂出了他“无廉耻”,可能张绣觉得还不过瘾,于是又加上个“与禽兽何异”。

语文老师常说,写作文时,语言要简明精练,您看张绣这语言多简明精练啊,我估计他要是能活到现在,作文肯定拿满分。不过张绣过了嘴瘾,却吃了大亏。曹操被他一骂,大怒,令许褚出战,许褚上去就把张绣的大将砍了。害的张绣大败而归,闭门不出。

由此可见,图一时嘴上痛快,不见得是好事。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焚书坑儒

闽ICP备202101726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