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流行“个性”一说,于是,做了十四年乖乖女的我也决定突现一下自己的“个性”。首先,我要塑造一个最具“个性”的外形。所谓人靠“衣装”,“个性”当然也需要外表来修饰。发行吗当然要最时尚的,就来一个贝克汉姆的吧,于是手指开始在发间游走。“OK”,照照镜子,怎么这么别扭。管它呢,这才叫有“个性”。收拾好“头”,再找来一身银光闪闪的衣服穿上,哇,简直“帅”呆了。
做完发型,该怎么办呢,对,到街上张扬一下我的“个性”。于是戴上我的“鸭舌帽”,晃着出了门。一路上,行人都在向我“行注目礼”。我好生得意——看来我这个造型不错,真是太有“个性”了。正在我得意之际,耳边传来了这样的声音:“这人怎么打扮得这样奇怪,怪恐怖的。”“恐怖”,我气得差点没吐血。不过,一会儿就释然了——要追求“个性”,对别人的评价就要满不在乎,哪怕是最不好的评价。
其次,我还要在行动中尽量张扬自己的“个性”。怎么做呢?正想着,窗外下起了大雨。“有了”,我收起雨天用的雨伞,甩甩头,独自一人走进茫茫的雨帘众,尽管深厚的人议论纷纷,但我却头也不归的继续前行。这就是“个性”,有伞不打,任凭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毫不犹豫的跳进去。
最后,还要做“反面人”。所谓“反面人”就是别人说东,你偏往西;别人喜欢的东西,虽然你也喜欢,但你偏偏要说自己不喜欢。这一点做起来难了些,你喜欢的不能要,不喜欢的不得不硬着头皮要。可为了“个性”,也管不了啦。
就这样几个星期下来,我一直都在展现自己的“个性”。但我却越来越不快乐,我这么一个有“个性”的人一定会迎来众多羡慕的目光,势必会成为他人仿效的楷模。可结果呢,别人的眼光不但没有羡慕,反而充满了厌恶,身边的朋友也渐渐远离了我。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个性”吗?不是的,我决定让那个“不一样的我”再见,回到“普通的我”。
经过这次“变形”,我终于明白:“个性”不是新奇怪异,不是装模作样,它是人真实自我的体现,是“千篇一律”中与众不同的气质与修养,是独立的人格与思想。
本文来自中华语文网学生博客,作者王佳宏